我校搭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提升育人质量

更新日期:2018年12月11日 信息来源: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作者:燕源 赵燕方 摄影:晏文龙 编辑:尚磊


西京网讯: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三个一切”办学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引导为主、服务为魂”的工作思路,着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激活学校全员育人工作内动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实效。

 

成立领导小组,构建全员育人整体工作布局

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相关精神,学校规划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工作,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及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主任(学工部长)组成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所对应相关部门的具体实施内容和任务,整合学校师资资源库,建立多元化育人课程师资力量,积极发挥通识教育中心职能作用,搭建了常任导师和专职教师为主进行教育引导,以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的监管督查,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生工作队伍竞争、管理及后勤人员的德育辅助力量的“三种机制”,努力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和齐抓共管的组织格局,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教育培养体系,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四自”教育作用,突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师资力量,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引领作用

学校围绕培养人才目标,整合师资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课堂思政的主渠道作用,把以本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渗透于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环节等全过程。一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西京学院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京学院“一师一优课”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明确专业定位,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建立各门课程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二是树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化育人课程师资资源库,其师资包括学校的各级领导及行政人员、专职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校友、省内外知名专家等,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在组织形式上,学校以专业课教师、通识教育中心教师为主,以全体辅导员组成的思政工作队伍协同,举行西京通识讲坛、西京论坛、经典导读等活动,注重学生思品道德情操的培养,有效促进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三是学校以教师团队为基础,分类开展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合格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持续推进“一师一优课”建设,充分发挥教授、副教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牵头组建的师资团队积极作用,推动专业核心课和通识必修课质量提升,在授课方式上采取翻转课堂、情景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启发、案例、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对口协议教育,启迪心灵满足学生健康成长

“对口协议”教育是学校创始人任万钧教授在2006年提出并开展实施的谈心谈话教育活动,就是在摸底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利用动态记实测评与静态评议测评相结合,民主测评与集中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政治态度、思想品德、集体观念、学习态度、个人理想、专业学业、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并记录在册,双方以协议的形式加以履行,实现了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跟踪引导教育。经过10多年的教育实践,“对口协议”教育已形成了完善的育人工作体系。2016年“对口协议”教育被团中央评为“青年思想教育分类引导”工作的“好载体”并在全国推广,同年获得省教育厅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推动导师育人,建立全员导师育人机制

学校制定《西京学院大学生学业导师工作实施方案》《西京学院学业导师工作条例(试行)》《西京学院精准资助结对帮扶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推出常任导师、人生导师、学业导师、学长导师队伍,形成“常任导师天天见、人生导师面对面、学长导师谈经验、学业导师进到班”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学业导师制全面开展对学生学业帮扶。成立了以校长任芳为组长的学业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以专职教师、校级领导和各行政部门科级(含)以上干部为主的学业导师队伍,利用面对面或微信、QQ、电子邮箱、互访以及每周三晚自习时间下班级等多种形式,答疑解惑。目前全校已聘任学业导师730人,保证了每一个班级至少有1名学业导师。二是开展“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与交流。学校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以学业导师、常任导师(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为切入点,以“精准对口帮扶协议教育”为抓手,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关心及经济资助,实现了学校、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对家庭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精确帮扶。目前全校建档立卡学生990人,均与导师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了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家校共同育人良好局面。在抓好教师、辅导员、学业导师、党政工团、科研和行政后勤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群体的岗位要求和工作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和专题研讨,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强各类群体合力推动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校导师制工作模式运行典型经验先后被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官网战线联播等媒体报道。

 

着力素质提升,着力多元化育人平衡发展

学校积极推动“1+4+N”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四大模块教育内容,灵活设置N项教育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力拓展和素质深化相结合,精化管理、效果量化、实录造册、分段考核,规范测评,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实施校园文化传承工程,践行以文化人。积极开展西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和传承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校情校史专题报告会”活动、“青马工程”培训班讲座,书院“一院一品”、学生“两感信”、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校园吉尼斯体育文化节暨阳光体育运动、秋季志愿服务月、暑期“三下乡”、“红色井冈·艺缕阳光”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二是学生事务性服务育人,点燃潜质教育。发挥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设立团学活动、学籍学业、出国留学、创业就业、医保入伍、学生资助、户籍档案、技能培训、后勤服务等十多个“一站式”学生事务受理窗口,每周二、四下午开办业务进行服务;利用学校官微、易班平台,书院微信进行大量法制安全、网络课程学习、推广文化作品等栏目,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向全校学生公布董事长、校级领导手机号码,粘贴各班教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联系电话,排忧解难,化解心理问题。三是竞赛育人、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育人始终。学校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把“诚、健、博、能”西京校训和实践出真知的西京校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学院积极开展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竞赛项目,达到以赛育人,以赛练兵、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通过搭建创业能力培育载体,创业教研、创新训练、模拟实训、项目试验、创业孵化“五位一体”实践育人孵化平台,集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举措,达到知于书,而践于行的育人效果。四是树立典型引领,注重先进榜样育人。广泛开展先进班级、优秀学生评比和表彰工作,大力宣传优秀集体和个人,开展宿舍公约评选季和班级公约倡议活动,通过张榜公示、“易班”、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评优评先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正能量,弘扬校园良好风气。

据了解,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明显的效果,其经验前后被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教育部简报、教育部官网、陕西省教育厅、腾讯网、搜狐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予以广泛关注和报道。今年我校受“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联席会”和“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组委会”邀请,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学生工作创新与学生发展研讨会并作了题为“以对口协议教育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马成胜申报的《实施精准帮扶对口协议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经过专家评审荣获2018年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二等奖;学校“践行十九大,扶贫奔小康扶贫调研团”荣获2018年团中央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实践团队。涌现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王伟坤,获世界智能无人机竞速赛8强的李天,成为陕西省第18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池永湛,荣获2018年上半年度第六届“陕西好青年”称号陈胜等先进学生典型。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