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南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一支倒挂的毛笔,画出了诗情画意、层楼叠榭西京园,看着分外舒适。7月5日,董事长任万钧在“南湖小筑”亲切地接待了来自传媒学院、商贸技术系、博雅书院等单位的9名老师,听职工说心事儿,为大家解疑释惑。

“这里有水果,来……大家快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说。”董事长将水果递送老师手中,微笑着与大家进行了“拉家常式”互动交流。
来自商贸技术系的葛伟、传媒学院的王忠、管理技术系的欧阳斌、信息工程学院的郭建新、外国语学院的闵杰、博雅书院的黄艳琛等老师分别围绕订单班、专业设置、挂职锻炼教师年龄、成立科研平台、职称评审、团队共建优秀课程、丰富学生课外实践生活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董事长一边仔细倾听,用心记录,一边认真思考,不时询问。

有老师介绍了订单班取得的成效,建议在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班上下功夫。
董事长赞成其做法,他指出:有特色才有订单,有订单才有出路,专业设置能够迎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企业需求,是高职院校谋求困境突围和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只有抓住了机遇,找对了路子,开展错位竞争,强化特色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企业实习认知、才能确保学生学到真本领,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氛围,真正实现在办学特色上的突破。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有老师认为,应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等手段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董事长指出,课余生活是否充实,往往决定了大学生的未来走向。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得有助于未来社会工作的知识,更要从课余生活中,从一点一滴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理论知识只有自己动手实践了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建议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多组建一些兴趣小组,一起讨论学习,尝试设计和组装一些小电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董事长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校内的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类社团,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董事长坦言,学校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因为有大家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学校的建设才会越来越好。他称赞与会老师:你们优秀,心中有学校,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你们可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学生,献给了民办教育事业。当前,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厚实学科专业建设,培育传承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快建成“高水平西京大学”,抒写陕西“四个一流”步伐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走出接待日活动现场的瞬间,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师韵老师说:自从2002年入职以来,看到学校变化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任万钧董事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通过与职工互动交流,畅通下情上达渠道,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凝民心、畅民情、顺民意、映民愿,反映职工呼声的“直通车”。接待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拉近了职工与学校的距离,让职工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加了解,也让职工有机会表达想法,是学校开门办学,善纳益言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