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确定西京学院“依托传统节日文化载体,构筑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西京学院至诚书院以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教育实践项目”为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西部地区民办高校首次在该项目中上榜,西京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民办高校获此殊荣。


据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以“传承发展·自信担当”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西京学院上报的实践项目经过学校严格把关、省教育厅评审与推荐、教育部专家推荐与网上公示,最终确定为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西京学院至诚书院自2015年起持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实践项目,坚持以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并将其打造为书院“一院一品”特色项目。
该项目遴选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六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配合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将项目打造成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项目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度融入活动,深刻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对自身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例如:以春节为契机开展的“一元复始·诚至金开”城市生存挑战赛活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品质;元宵节期间举办“闹元宵·家乡的年味”摄影图片展,使学生感受家乡面貌变化,提升民族自尊心;清明节举办“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传统”活动,使学生了解清明节意义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于承担;“感受民俗 欢度端午”“邀月、吟月、画月”活动分别在端午节、中秋节举行,通过节日习俗及故事传记,增强学生爱家、爱校、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活动期间着重酝酿家的氛围和格调,诠释节日内涵和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思念亲朋,触动学生对文化的共鸣。重阳节期间,举办“迎重阳 播微孝 诵经典”和“两感教育(感恩父母感谢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孝道,孝老爱幼、以礼待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懂得感恩、知书达理的良好精神品德。以此不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担当意识。
该项目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以精品系列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成功地融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相比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少了“生硬”多了“柔和”,少了“枯燥”多了“活力”,对于促进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年提高;项目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意义,通过书院通识教育(训练)的形式,以综合素质考评加分的渠道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了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校园文化繁荣,学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据介绍,该项目已连续举办三届,西京学院至诚书院表示,将继续坚持通过传统节日作为优秀文化的载体,更加深入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道深入学生课堂、活动和思想领域,弘扬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加强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长期潜移默化,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形成独特精神世界,从而牢固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