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实际效果差的难题,西京学院以机制、课程、平台三大建设为主线,整体构建、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了系统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学校资源,组建教育团队,整体规划,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和创业书院。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相关制度,理顺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更加顺畅、更加高效。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学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组织学生参加万钧创业大学堂,举办创业教育活动,负责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与管理。教务处协调各部门理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体系。2016年,学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突出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明确提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即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素质、创新能力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具体做法表现在: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集中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学期各开设16学时,要求本科生必修4个学分。二是学校开设线上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定制“尔雅”线上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35门。三是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要求各任课教师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本科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学校加大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力度,培养教师从事创新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作为校内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及开展创业活动。目前有87名教师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并计划在企业引进30名导师,负责指导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打通学校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训
——校内平台: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通过积极申报国家创业类相关培训、服务基地,为学生参与相关创新创业培训提供便利。学校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陕西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站、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目前已有500余名学生参训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举办三期SYB创业培训,学员全部通过考试。二是“西京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面积3300平米,分别为就业综合服务区、公共服务区、项目孵化区、多功能培训区4个功能区,为全院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场所。目前,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团队16个。三是实验实训场所。学校有206个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71个,开放实验室训练项目172个,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社会平台:一是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实现创业项目交流机制。与华商报、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等10家机构和单位联合发起成立陕西青年创业联盟,联合陕西省内创业资源,服务于全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与职航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与陕西微软创新中心合作,成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合作中心。二是注重政校企合作,与长安区区政府共同建设双创中心,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459家企业合作,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合作共同帮扶学生创业。
——国际平台:积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方式与途径,学校通过短期游学、交换生、赴美带薪实习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11月20日,学校组织42名学生赴新加坡进行短期游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实训项目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推动实施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通过多年努力构建了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教育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管理办法完善、资金保障到位、指导有力,每年均有一大批训练项目脱颖而出。仅2015年,全院申报159项,批准院级立项87项,省级立项29项,国家立项12项;2016年省级立项20项,国家立项7项。通过该项目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很好启发,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项目,经过多年积累,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体系。学生通过参加该项目,创业意识、创造思维和创业能力明显得到提升。
——“互联网+”大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赛中有256支队伍报名,1000余人参加。通过校级初赛、复赛等环节,推选12支参赛项目进入省赛环节,并获得2银、6铜的优异成绩,同时我校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通过参加比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构建了完善竞赛育人体系。学校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2015年,学生参加竞赛活动170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08项,获奖2508人次,学校已形成浓厚的竞赛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