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

更新日期:2016年10月27日 信息来源:允能社区 作者:常晓娟 石智岗 编辑:尚磊


近年来,我校不断优化辅导员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新途径,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

为解决辅导员角色不清、定位不准、地位边缘化、发展离散化等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2014年,学校开始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路径,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新模式,即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要求辅导员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为此陆续下发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大纲》《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及考核工作规范》等文件,用课程的理念定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用教学的标准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行为、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搭建辅导员教育教学平台

学校着力打造“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群,每学期开展一次辅导员“授课竞赛”、“教学观摩”、“特色主题班会评选”等活动,开办辅导员授课质量提升培训班等,不断提高辅导员教学水平。实施辅导员分研究方向培养计划,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8个辅导员专业研究团队,并明确各专业团队的研究方向、具体任务和目标,团队下设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具体教育教学及其他实践工作。

——构建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和推进机制

学校突破传统的课程束缚,把辅导员工作纳入课程体系,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暂行)》提出的高校辅导员8项工作职责为框架,创造性地构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把辅导员从事的具体工作整合为四大模块,每一模块设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再设置若干子课程,对每一子课程都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学时和教分。比如,依据辅导员相关职责,在基础指导课模块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单元,此单元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五个子课程,每学期授课共计40学时。学期初,辅导员依据学校下发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教学大纲和所在学院的学生工作计划,制定出本学期本人所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元5个子课程的教学计划。接下来,辅导员将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利用自习课时间,通过第二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辅导员所在单位领导负责对辅导员履行课程化职责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学期末,根据考核结果,辅导员获得相应的教分,并依据教分、辅导员职称、课时量发放辅导员教学工作课时费;学校把辅导员履行课程化职责情况与辅导员职称评定、职业能力级别评定、评优挂钩。

——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

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素质。两年来,我校辅导员获批教育部全国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项、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2项、校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1项、校级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48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省级以上公开期刊发表学生工作论文200余篇。先后有4人次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6人次在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佳绩、2人次在全省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二是提升了辅导员的待遇与地位。课程化模式下,我校辅导员取得了与专业教师同等的地位,每名辅导员都享受与自己同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的课时费报酬,提高了辅导员的工资收入。辅导员地位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使辅导员成为校内最热门的岗位之一,辅导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工作干事业,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