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政协委员 西京学院院长任芳接受大众日报采访

更新日期:2016年03月08日 00:0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编辑:


本文来源:2016年3月5日大众网

原标题:高校“双创”教育,要做的还很多

两会|任芳接受大众日报采访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已经成为创业大潮中的生力军。去年,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包括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明确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等。今年两会,政协委员们也对高校“双创”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高校“双创”教育 内涵应更广泛

“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人才培养也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现在高校承担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觉得有必要弄清楚‘双创’教育的真正内涵。”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委员认为,“双创”教育只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面相,与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相比,“双创”教育更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具有自主创业的能力。

据统计,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8%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场地,613万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1800余所高校20万名大学生参赛。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委员告诉记者,高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也是题中之义,“双创”教育也由此进入高校。“我认为,‘双创’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盲目跟风创业,而是要培养成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我看来,即使毕业生没有开公司当老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份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自立自强,这也是一种创业。”

推进“双创”教育 离不开企业支持

“创新创业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化的漫长过程,并不是在学校开几门课程、进行几场培训就能够实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定要有合适的平台,比如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现场,甚至进入到一个具体的创业环节中,才能让他们真正学到创新创业的‘干货’。”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委员表示,目前中国这方面的资源非常少。

出国访学经历让张福成对国外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印象深刻。“国外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创业创新的尝试机会,具有很强的社会担当意识。而国内企业根本不可能让你进入真正创新创业的环节,甚至现在学生实习的机会都很难得到。”张福成告诉记者,国内企业不愿意承担这项活动,主要是担心学生的能力素质不足和人身安全问题。“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时候,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给做得好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西京学院院长任芳委员对此也深表赞同。“高校开设‘双创’课程也有难处。因为高校老师基本上是从高校到高校,主要是从事知识传授,他们自己都没有创业的经历,他们怎么能给学生教授创新创业知识呢?”任芳认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和企业合作。除了加强实践合作,高校还应该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案例库,将这些宝贵案例融合到“双创”知识体系中。

大学生“双创”项目 应由社会力量筛选

“我一直不赞同政府直接出钱来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政府应该尝试和社会上的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合作,通过市场机制来支持各类创新项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表示,作为有经验的投资机构,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双创”项目,筛选出最优秀的创业项目。

“我现在就搞天使投资,每天接触的大学生项目非常多,自己也做了几十个项目,选择成功项目的可能性肯定会比一些大学教授、政府官员高。”俞敏洪表示,从经济效益上看,政府把扶持资金交给投资基金打理,找到好项目的概率也会高很多。因为投资基金要对投资人负责,要让花掉的钱更有效率。

(作者:佚名 编辑:王程林)

上一篇:我校在省教育工会女职工运动会上获一等奖

下一篇:两会|全国政协委员 西京学院院长任芳谈教育简政放权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