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育人环境,事关人才培养水平,事关学校事业发展。西京学院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精心建设校园为基础,以搭建育人平台为重点,以加强教学管理为关键,以狠抓稳定安全为保证,以加强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科学管理为保障,精心打造了优质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我国战国晚期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特别强调人要择善而从,在良好社会环境熏陶下,才能逐渐形成美德。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名,大多得益于健康的环境。孟母三迁,千古美谈。孟母选择了学堂为邻,培养了一代“亚圣”。办学以来尤其是以任芳同志为校长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 “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花大力气、下硬功夫,精心打造了优质的育人环境,使气势磅礴、和谐美丽的西京园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愉悦成长的乐园。经过21年的精心建设,已形成了独具西京特色、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育人环境,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心建设校园,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打造了优美、大气的育人环境。学校借助神禾原地理环境独有的先天优势,再配以富有人文精神的理念,整个西京园规划科学、错落有致、构思奇妙、四季分明。春有春韵、夏有夏趣、秋有秋情、冬有冬意。楼在花中,花在楼间,树中有花,花中有树,打造出了一幅山、水、园、林、湖、桥、亭、场、楼、馆、灯等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山有四面山、浑金山,水有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潏河之水自东向西从学校北大门京世桥下缓缓流过,园有凤凰头公园、逸翠公园,林有修竹林、紫薇林、雪松林,湖有京映湖、璞玉湖、桂湖,桥有京世桥,亭有中继亭等亭子,场有时代广场、博能广场、国旗广场、信息广场、聚贤广场等大型广场,楼有高大上的教学楼和公寓楼等,馆有气势恢宏、设施一流的图书馆,灯有励志奋进的文化灯箱......山青、水秀、石奇、树茂、草绿、花红......。整个校园规划充分体现了“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西京园种植了大量香樟、桂花、雪松、白皮松、银杏等多种名贵树种,绿化面积达到学校总面积的60.8%,绿树、碧草、翠竹、鲜花点缀与各类建筑物之间,整个西京园是一幅绿意盎然、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和谐壮美的优美画卷。
(二)打造了舒心、典雅的教学环境。从2012年初开始,学校对1号和2号教学楼进行装修改造,新教室体现了三大功能与特点,一是具有清晰的视听、录制、播放功能,授课教师既可以随堂播放最新的影视资料,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课件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是所有教室并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教学,保证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精品课。三是人性化设计,使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更加清新愉悦。遮阳布窗帘代替普通窗帘,优美的音乐代替了传统生硬、刺耳的课间铃。装修改造后的教室教学功能显著增强,总量明显增加,资源分布合理,所有课程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三)打造了奋进、浓郁的文化环境。学校以原起势,千块奇石佯敞于草坪和湖水之中,刻有“西京园”重达45吨的巨石屹立在校门口。18161平方米用花岗岩地板砖铺垫成的时代广场刻有100余条名人警句与成语。在博能广场布有鲁班、鲁迅、文天祥、祖冲之、高尔基、门捷列夫、达尔文、瓦特等8尊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雕塑,他们日夜目注育人成才的教学楼。同时,在学校主要干道、人工湖、公园小路等旁安装了别具一格的景观灯箱,灯箱印有西京校徽、校训和历代名人的名言警句,既确保了学校夜间的安全和照明,又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师生员工,体现出了独具西京特色的文化底蕴和气息, 打造了奋进、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搭建育人平台,营造浓厚的德育环境
(一)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构建德育工作平台。学校68个学生社团经常开展文艺、体育、辩论、研讨会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书法、绘画、摄影、歌咏、舞蹈、辩论、英语会话等比赛,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组织学生参加“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演出活动,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和热情大幅增强。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任芳同志为校长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156万元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套的心理咨询室等九大功能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辅导员、心理委员培训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了心理健康预约、网络咨询平台,全方位为学生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了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团结的社会心态。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中国心理协会陕西省分会授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两感信”和“对口协议教育”。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经过反复实践探索,提出了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即“两感信”和“对口协议教育”。要求每名新生入校前都要向自己的父母亲和中学老师各写一封感谢信,即感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中学老师的教育之恩,切合实际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教育。每年新生入校,辅导员就同他们促膝谈心,共同商量“对口协议教育”的基本内容,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规划未来、设计就业生涯,从思想品德到专业技能学习全面设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意向,建立“协议档案” 。这种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大加强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环境。
三、加强教学管理,打造高效的课堂环境
(一)落实听课月制,促进教师授课质量。学校在认真落实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管理特点,修订并完善了听课制度,明确了校领导、中层干部和督导每周、每月的听课次数。按照教师熟练程度、师生互动情况、课堂纪律、板书设计、学生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时掌握教学活动,真实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解决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不断督促授课教师提高授课技巧和能力。
(二)召开教师观摩课活动,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组织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定期举办教师观摩课活动。各教研室选送1-2名教师登台主讲,由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担任评委。讲课结束后,评委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共同借鉴。同时,结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和作业批改等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坚持教学质量月检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扎实做好教学质量月的检查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会同教务处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014年,学生积极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34项,校级学生竞赛21项。总计698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4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国家级奖项120项,省部级奖项21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学生人数由2013年的378人增至2014年的698人,增幅为84.66%。国家级获奖奖项由2013年的87项增至120项,增幅为37.93%。省部级获奖奖项由2013年的95项增至为216项,增幅为127.37%。仅2014年下半年,获得国家级奖项总数达16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4%。2014年,学生参赛人数达6344人次,逐步实现了竞赛育人。在许多重大赛事上,我校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能力显著提升,获得多个赛事的国家级一等奖,实现了重大突破。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等。学校对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奖励金额近30万元。
四、狠抓稳定安全,建设稳定的安全环境
(一)加强校园巡逻。学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关于稳定安全工作的“宁防十次松,不放一次松”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根据稳定安全工作新形势,加强了安保队伍建设,人员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同时,增配了校园安保巡逻车,实行24小时不间断校园巡逻。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了校警岗亭,指挥校内车辆按规定路线低速行驶、停靠指定位置,引导学生有序通行,有力地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学习生活秩序。
(二)监控全面覆盖。为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先后三期共投资1500余万元,全网采用高清数字摄像头,建设了覆盖全校所有公共场所的校园监控系统,并建立视频监控室,落实24小时有人值守。同时,成立了校园“110”报警指挥中心,实现了对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该中心成立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更加及时准确,有效保护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学校稳定安全。
(三)严格排查隐患。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关于稳定安全工作要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工作做在日常,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了《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实施了安全信息周报、月报、季报和重要信息及时报送制度,实行稳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影响稳定安全工作的重点问题,建立了“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机制,就是要把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内,解决在基层,从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四)积极开展演练。“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灾难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平安校园”,学校每年要开展“三防三停”(“三防”:防火、防震、防踩踏;“三停”:停电、停水、停信号)实战演练,全体师生员工全部参与演练,通过多次实战演练,师生员工反应都很平稳,做到了不惊、不慌、不乱,提高了师生员工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素质,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达到了演练的预期目标。
(五)强化思想教育。学校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注重狠抓政策、法纪、形势和安全教育,教育广大青年学生认清形势,提高警惕,坚定立场,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局势和国内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敌对势力的煽动和利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深入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坚决抵制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安全和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做到了课时、师资、教材三落实,通过安全法制教育,安全法制观念已深深印在广大师生员工心中。同时,大力开展“安全月”活动、“禁毒宣传月”活动和打击传销活动。通过强化教育,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纪意识明显增强,筑牢了广大师生员工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五、加强文化建设,创造优雅的人文环境
(一)转变管理模式,打造家园文化。学校以“密切师生关系、打造温馨家园、引领学生成长”为导向,推行教管分离的管理模式,成立学生社区、书院主管学生工作,把学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学生公寓,致力于构建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社区、书院,学校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引导为主,服务为基”的指导思想,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围绕“学生服务与发展”的主线,深化通识教育理念,打造文化育人新天地。除了学校品牌的特色活动,科技节、文化节、专业技能竞赛、各种讲座等,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开展宿舍文化节、社区联谊会、趣味体育节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实学生日常生活,打造家园文化。
(二)发挥社团优势,开展多项文体活动。68个社团涵盖文学学术、实践服务、艺术文化、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等功能丰富、类型兼备的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以提高西京学子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社团及其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开展有深度、有内涵、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2014年,西京学子在参加省部级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评比和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在201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中,我校“红色井冈山艺缕阳光”实践团队和《井冈山革命历史故事漫画选集创作》分别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实践团队和优秀课题成果。
(三)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竞赛。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以来,学生更乐于住校留校,参与各种校园活动。据学生部门统计,这一学期,组织校级层面的讲座、报告93场,参加人次累记上万;据教务部门统计,截至现在学校举办并参与校级以上学科竞赛20余项,参赛人数累记3932人次,已公布比赛结果的获奖人次130余人,其中62个省级以上奖项。
六、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和谐的管理环境
(一)制定《西京学院章程》。根据省厅关于做好章程制定工作的要求,学校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成立了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起草了《西京学院章程》,经上下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按照章程制定工作程序,学校章程已经董事会审定按时上报省厅核准。同时,学校2014年全面修订了学校各类规章制度,重新编印了《西京学院规章制度汇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自2013年9月起,学校推行新的“校长接待日”,并修订了《西京学院校长接待日制度(试行)》,由任芳校长亲自接待,每月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听取学生的意见。截至目前,共进行了13次,接待学生130余人。解决问题百余个。确保了学生为学校建言献策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发现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全面加强考核工作。学校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考核工作,学校在总结以往考核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重新制定了《西京学院星级社区(书院)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西京学院科级以上干部及各中心、处(室)考核办法》和《西京学院院、系和教育中心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加强依法治校。以任芳同志为校长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依法治校理念贯穿办学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了法治观念,提高了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的水平。学校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这也是陕西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院校。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良好的育人环境,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品德素质和学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21年来,西京学院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地践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1年的坚持,21年的执着,收获着实实在在的成效,必将迎来学校事业发展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