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上课不考试就能拿到相应学分是不少学子的梦想,然而这种所谓的天方夜谭在经济管理一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随着系里实施的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行,多门课程传统的通过考卷考核方式正在被打破,不以考试成败论英雄,“一考定终身”的魔咒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根据专业特色定制的个性化考核方案。
仅以2014学年为例,经济管理一系共安排27门课程的多元化考核实施方案,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商务英语》课程,采取随堂分组口试的考核方式。在课堂上,任课教师马春紫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商务谈判场景,根据事先抽签话题展开谈话。马老师根据小组成员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各人表现给出相应分数。实施这种考核方式后,班级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当问到学习效果时,大家一致认为确实得到了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马春紫深有感触地说,之前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评价学生《商务英语》上课效果好坏的标志就是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背离了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的宗旨,而采用口试后,学生逐渐告别了“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弊端,逐渐着眼于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为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任课教师分别采取了实践考查方式。在这种考核体系中,学生通过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完成一定的实训项目,拿出策划方案,设计出精美的网站,最终通过课程考核,获取相应学分。而在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中,均采取模拟实训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课堂所学和参观实习,在模拟环境下完成相应的财务操作,真正锻炼了本领,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自2011年以来,经济管理一系逐步推进课程多元化考核试点工作,并于今年全面推开,期间经历了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为此,系里专门召集教授、教研室主任、资深教师、教务人员及学生代表进行研究论证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民办高校,必须立足就业,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具体方案实施过程中,系里提出了个别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为个性化方案提供配套人员和物资支持,建立28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成立各专业辅导答疑教师队伍,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还专门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增长学生知识。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保证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为我所用。
2011年,在全校提高办学重量、提升内涵建设的大背景下,系主任葛伟根据人才培养新变化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全系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培养考核方式多元化,鼓励创新思维,激励同学自主学习。在实施多元化考核的四年里,系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率持续上升,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