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记者尚磊)11月1日,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京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交融——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在西京学院开幕。开幕式上,DCKD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驻中国陕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西京学院成立。
德国Malkasten美术家协会主席罗伯特·哈特曼(Robert Hartmann)、陕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邓理、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DCKD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秘书长郭健、西京学院校长任芳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文化·交融——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是中德之间的高等院校与文化艺术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以“设计•交融”为主题,以艺术设计为媒介,围绕中德文化、艺术、教育等主题展开交流,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艺术优质资源共享,达成国际间文化艺术领域的相互学习借鉴与交融。
除了理论性的学术报告外,作为本届论坛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京学院、DCKD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还将举办汇集中德名家画作和西京学院师生教学实践成果等近百余幅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特点的优秀设计与绘画作品交流展览,并研讨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会谈。
王西京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推进中德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德国艺术家表示欢迎。他说,德国是一个孕育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民族。当代德国艺术在自然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元共生中更是流派纷呈,群星灿烂,在多领域里都有享誉欧洲画坛大师级的代表,他们为欧洲文艺和世界艺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今天开始,德国艺术家们将要在陕西举办六天的艺术报告,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巡旅。作为中国当代画家,作为曾经引领东方艺术绘画的“长安精神”的后来者,在这个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坚守中国艺术民族性的基点上,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去关注世界艺术的发展,认真吸取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从而为中国美术科学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任芳表示,全球化时代,艺术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与教化功能。艺术已经日益深入的融入到社会文化,科学与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高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出现较大局限和与需求不适应的诸多问题。“文化·交融——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盛会的交流成果,将再次证明新时期传统艺术的语言形态与创作模式,新艺术创作媒介与传播手段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任芳认为,数字技术,远程教育连通了世界各地的艺术资源,使得艺术文化跨地区、跨国界,在世界不同的艺术中心共同分享,而网络革命视频技术加速了信息化的互动,促进了艺术教育以及艺术的国际化,使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本世纪全球化交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罗伯特·哈特曼回忆并和现场师生分享了了百年前中德艺术交往的一个故事后说。1906年以两广总督端方为代表的中国艺术考察团赴德考察期间,签署的合作协议虽然搁浅,但世事总有转机,今天我非常荣幸继承Malkasten协会前辈的意愿,又站到中国,并作为两国艺术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交流,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使使两国的艺术事业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据悉,为更好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德中艺术中心的中方学校西京学院已将流行于欧美的构成学、设计素描等课程纳入日常的基础教学之中,并将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与数字媒体等专业学科进行基础教学的拓展和探索。
本次论坛将持续到11月6日,会期6天。论坛期间,多位德国设计大师以及中国美术界,设计界、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将举行六场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中国和德国大学的设计教学体系、方法和理论、学术成果以及设计民族化倾向等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