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华商网的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2013年华商网招考直通车系列节目。紧张激烈的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了,最近很多考生都在忙着挑大学、选专业。民办大学,成为了越来越多考生的备选项,他们的办学质量、专业设置、管理特色成为了考生和家长近日咨询的热点。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西京学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常委任芳女士做客华商网会客厅,跟我们聊一聊西京学院。任院长,您好!
西京学院:您好!
主持人:任院长,您好!去年访谈您的时候,您的头衔是西京学院执行院长,今年您已经成为西京学院的院长了。头衔的变化,对您和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执管西京学院的这几年里,您有哪些心得与收获?
西京学院:做执行院长的时候,还是学校的第一代创始人在主持学校的大局,我只是学校校领导班子的一员,做院长以后,就接过了二次创业的接力棒,西京学院进入由第二代管理者领导和管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我想作为学校来说,是一个学校新的发展契机和机遇,作为我来说,从校领导班子的一员到校领导班子的领头人,必须考虑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质量的提升,和以后长远的规划,我想可能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而且责任和使命也比以前更重了。
主持人:这对您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做执行院长做了几年了?
西京学院:从2008年到现在。
主持人: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您当西京学院的执行院长,这五年当中,你有什么心得和收获,给大家分享一下。
西京学院:这五年,西京学院迈过了很多高校应该经历的考验,首先是本科的教学评估,是2010年。2011年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就是升硕,这两次的挑战、这两次的考验,历练了西京学院的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评估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特色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经历了两次评估,专家对学校的发展既给了很高的肯定,也提出了很多很宝贵的建议。
我们针对这些专家们提出的建议,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规划、行政目标,也有很多更加适应于高校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比如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学科特色的塑造上,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准确性上,这几年学校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也越来越得力,尤其是我们的师资队伍,从这两年的打造来看,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进展,那么,现在西京学院的队伍,无论是管理队伍,还是师资队伍,都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
升格为硕士生、研究生培养资格高校,对学校来说增加了一项使命,这是一个新的任务,在这个新的任务中,我们更多的是要探索,因为我们这一批升为硕士试点院校,主要是要探索在硕士专业学位中新的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应用型的硕士研究生,那么,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主要的研究生培养是针对于学术方面的,是以学术类研究生为主,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来说,需要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能够进入到技术应用领域和技术开发领域,那么这就需要在研究生培养中适当的转型,多样化的来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人才。
那么,我们也就承担了这样探索多样化培养研究生人才的道路,我们更多思考如何在模式上创新,如何使我们学校培养的研究生,更多的可以在一线、在技术应用岗位上创造新的价值。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并不落后,落后的是科技的应用。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产品,很难有世界500强的产品,世界500强的企业不多,还有国际知名的品牌不是很多?我认为我们的研发是没有问题的,更多的是在于对于研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如何应用,我觉得如果能够有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去涉足到这个领域,把很好的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的一线、经营的一线,我想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提升我们国家民族传统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是有好处的,这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方向。
主持人:咱们授予研究生资格点,也谈到咱们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侧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一个好的院长,对一个学校的长期良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您也是国民经济学的博士,您也是咱们西京学院的副教授,我想问一下,您现在对于咱们西京学院今后的发展人才理念上,是怎么理解的?
西京学院:作为一个教育者吧,我觉得学历的背景、职称的背景,只能证明一个教育者的积累和内涵,如果真正想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者,首先就是刚才你说得很对,你的教育理念,你的教育理念很重要。今年两会上时候,我们开过一个小范围的会,两会委员在一起讨论教育的内涵,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为了一纸***、就业创造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办西京学院,我们办民办大学,我们到底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不仅仅是办一所本科院校,我们不仅仅要办一所有研究生授予资格的大学,我们要实现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意义就是启迪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启迪人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教育,能够使每个人最光辉的一面发扬出来,使每一个人最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如果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实现了,我想社会中大家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也就实现了。西京学院的培养理念是一定要有知识,知识是基础,学习知识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你的职位?我们希望每个人学知识的目标是为了价值,为了能够选择自己真正的生活,和能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方式。在这个理念下,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除了学习知识,我们更要塑造人格,我们提出塑造完整的人格,那么从能力方面,我们是工科院校,工业产品除了它的实用、技术含量以外,还会带给人愉悦和精神享受。
比如说像你们今天的访谈演播室,你需要给大家带去的是美感,需要设计,我认为这个美如果可以贯穿到每件产品的设计中去,推销的理念中都带有美的设计理念,我想更容易和使用顾客群去接触,因此我们提出的是科学加艺术。
我的愿望和目标是,我全校所有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课程,一定要学习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课程,提高他的人文和艺术的修养,他对美有欣赏,将来用一种审美的方式去工作,设计出的产品、作出的营销策划案,无论是什么,起码拿给人的东西是非常美的,我觉得这个其实在人格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能学生中很多人觉得,我是学工科的,我为什么要去学艺术,他在这个年龄阶段,很难有这么高的想法,但是我想他在学完之后,潜移默化中对他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主持人:这是咱们给学生创造的好基础,这和儒家提的全人教育也是有相通之处,咱们对学生培养不是单科的培养,咱们对学生主要是人格、艺术方面的熏陶。
西京学院:我们对近几年的就业率、就业去向都做过统计,初次就专率不会太高,工作上十年之后,很多人已经不在原来学的专业领域内,对于一个合格的人才来说,他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人格方面、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更重要一些,如果说他将来转行,无论转什么行,都可以把新的这个行业、新的这个岗位适应好,而且有创新,这才是人才。
主持人:刚才我听您说到咱们以工科为主,咱们以工科为主办学,其实相对文科来说,是稍微有一些难度的,咱们最初建校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以工科为特色建校呢?
西京学院:我觉得无论是工科还是社科,还是语言类,我觉得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科只不过是你学了哪个方向而已,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有办社科的,就有办工科的。
这个学校的创始人是我父亲,他自己是学工的,而且是工科的教师,也在工业企业工作过,他很清楚,起码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发展中,工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比重一定是最大的一部分,在工业发展中,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想要发展好工科,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科人才,这也是对社会贡献的一部分。
办学之初就知道办工科难一些,成本也高一些,我们坚持下来了,而且乐此不疲。在办工科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说加大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中做出一件自己设计的产品、一件作品,学生的那种欣喜、老师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因为是现实的产品摆在面前了,这个是非常喜悦的。
因为为了给工业企业服务,我们也有艺术类,还有管理类学科,都是主要为工业企业服务,比如说艺术类,我们偏重于工业设计、产品的包装设计、推广设计,基本上也是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经济管理类,也多为工业企业服务。
主持人:还有非常有咱们院校的专业特色。
西京学院:我们的特色是打造一个完整工科的体系。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西京学院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西京学院:建校是1994年,应该是比较早的民办高校之一了,1994年到2000年,学校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一个婴儿成长一样,是一个成长和积累的过程,2000年以后,有了学历教育层次,2005年升为本科院校,2011年升为有硕士授予权的院校,每一步的成长和跨越,西京人都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我父亲总说含泪带笑的成果。
我们也很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个事业的平台,国家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让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抱负,能够在泱泱大国中施展我们的才华。作为教师来说,我们也很感恩,因为有了民办高校,他们也有了实现他们作为教师的理想和平台,我们觉得更多的是要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办好一所大学,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
主持人:西京人打造了西京学院目前的成就。
西京学院:现在不能叫成就,现在只能说西京学院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以后还会一步一步发展下去。
主持人:现在建校19年,西京学院在陕西民办大学历史不是最长的,但是取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只有咱们一家,您觉得咱们优势在哪里?您觉得咱们独特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西京学院:我认为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因为2011年升硕,主要看学科和专业特色,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发展特殊需求和目标,其实我觉得我们陕西其他兄弟民办高校各有特色,也都办得很好,大家都有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说比较幸运吧。
因此,我们也觉得需要珍惜这种幸运,需要珍惜这么多支持和帮助、信任我们西京学院的人,我们把研究生教育一定办好。
其他的民办高校,我们需要还有向人家学习的,各有所长,我们能够取得这个,主要是学科,主要因为是我们工科,另外主要是我们致力于打造工科的时候,目标比较明显、也比较清晰,我感谢2010年对本科的评估,这个评估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学校,我们希望有专家,通过一个周期在学校细细的解剖、评判,帮我们理清思路,找到目标,另外帮我们提出更加有利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特色塑造方面的建议,专家的建议是最宝贵的,这些对我们受益都是非常大的,也感谢其他兄弟院校对我们的支持,没有这个群体优势,没有陕西民办高校大家共同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陕西的民办高校也很难在全国发展得这么快,我觉得从数量来说,质量来说,陕西民办高校的群体在全国都是佼佼者,都很好。
主持人:今年您作为政协委员参加了两会,咱们有没有对民办院校发展比较好的建议呢?
西京学院:这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民办教育代表的有9位,这能说明一个问题,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已经是很重要的,9位民办教育的委员,开两会的时候我们多次在一起交流,我们为民办教育的问题共同提案,比如说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建议国家选一些条件比较好、基础扎实的高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先扶持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大学,这是我们委员共同提出,大家希望促成这件事情。
我今年的提案主要是政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环境,希望我的提案可以促进政、校、企三方搭建一个平台,给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实习、见习的岗位,让他们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到企业中,了解对人才的要求,我也很高兴,上个月教育部就就征求我提的这个提案中的意见,给我了一些答复,我觉得效率还是很高,我觉得通过全国政协、全国人大这个平台,还是可以为民办教育解决很多的问题,可以反映出民办教育中,大家共同关心和呼吁的问题。
主持人:我希望通过这一次机会,让教育部更多的关注到民办教育的发展。
西京学院:一定会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了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咱们西京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西京学院:政校企合作不仅是民办高校探索的,也是所有高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西京学院这几年合作培养的项目比较多,各个行业、各个专业都有要求,要有校外实习基地,有的企业把实习建在我们学校内,有的企业和当地政府共同帮我们搭建实习基地,这些模式都是值得推荐的,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其实有一点,因为我们这几年的政校企合作中,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政府和企业更积极一些,我们更希望,我们毕竟是本省的学校,我们希望本省的企业、政府对政校企合作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我看到去年有学校和政府签订政校合作的协议,通过政府的平台搭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这是非常好的措施,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比如说像引进一个新的项目和企业,一定会给当地政府提出,我企业需求的人才是否在当地可以解决,这正好是和高校对接的机会,希望本地政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更好的桥梁,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提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现在就业是学生和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良好的校风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咱们西京学院具体的校风怎么样呢?
西京学院:我们西京学院的学生,很多在校的时候都会喊叫,就西京学院管得最严,西京学院对学生管得这么多,他会有这样的吐槽和抱怨,但是到了毕业以后,学生都很感激,我们是督促、激励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受教育者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主体,这个主体必须发挥他的作用,我们有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我们实行多元化的考核,多元化考核就是因材施教。
也许有的学生在写论文上比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学的知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把自己的知识展示出来,应知应会的必须要做到,还有可以做调研报告,做一个产品,来完成这部分的学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块学分,就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你的出勤率,你的课堂表现情况,还有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一块占的比例比较大,就是占30%,考察学习态度。
不是光凭一张考卷,学习态度要占30分的,学生考虑虽然我在学习理论知识上差一些,如果我的学习态度好,我的动手能力强,我一样能够成才,我们希望给学生这样一个理念,你可以不死学,但是必须要学习,必须要努力。
主持人:这是严中有松。
西京学院:我的严就在考核上,考核分数好坏在谁呢?在学生本人,你对你自己负责任,你对你的成绩在意,你对你将来的成长在意,你就每天里上课,你就每天完成作业,这个过程坚持下来,你一定可以学到东西,一定有所收获。学生对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异议,学生就是提出来,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每个专业每个学期有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必须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另外寒暑假鼓励学生实习,每年寒暑假会列出这个假期阅读的书目,然后写读书笔记,很多学生不理解,我们是大学生了,不是中学生了,还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我们只是用这样的方式约束他读书,他也许当时有怨言,今年很多毕业生写毕业感言的时候,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学习、习惯上有一些养成,大学中的教育过程中,他养成的习惯、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素养是受益终身的,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是要把学生放在受教育的主体位置上,一定要激发学生内身的力量。
主持人:人文习惯素养的养成,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不仅仅是大学这几年,今天感谢任院长作客我们的直播间,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感谢任院长!
来源:华商网http://edu.hsw.cn/system/2013/07/05/0517045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