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突出重点、推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全面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
文/任芳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快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夯实教育这块基石,才有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
第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把发展教育确立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指出了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表达了党对民办教育的殷切期望,也表明了民办教育将又一次迎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使我们民办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
第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民服务、为国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综合改革,推动发展。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有力条件和保障。新时期,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办学机制,仍是我们民办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
第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高校办学的主攻方向。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关注硬指标的外延式增长向致力于提升内在软实力的内涵式发展转变。2008年我们在完成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全面内涵建设”为主题的“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我们从体制机制、理念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变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已初见成效。
第五,加强党建,固本强基。加强党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新时期,我们必须着力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活力,正确处理好“理事会、党委会、校委会”之间的关系,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确保学校的发展方向,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认为,其核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系统地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第一,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一是立足市场,抓住“人民群众需要多样化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需求导向,发挥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建立人才培育和成长的动力机制;二是立足教学,结合课程的特点,探索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三是立足学生,积极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优势潜能;四是通过“项目捆绑”培养模式,结合生产实践,着力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培养,加快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凸显了专业学位特点。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的要求,通过业务培训、学历提升、专业继续教育培养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形成能够支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骨干师资力量;四是继续完善k值教学管理,探索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绩效工资决定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的经费分担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一是加强章程建设。通过章程建设,突出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二是实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校内管理制度,建立优化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形成科学民主的快速决策机制,引进人才的自主聘任机制,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机制,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低成本运作的管理机制,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向管理创新要效益;三是要加强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建设,有效地提高学校学术科研、教育教学、教师发展水平。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包涵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在师生的品性与气质培养中举足轻重,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旨在提升办学品位。
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在以后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立足本职岗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任芳,西京学院执行院长,1972年1月出生,重庆人。国民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联委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教育专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