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西京学院任芳: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0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编辑:


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民办高校现在已经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西京学院已经走过了积累期,现在是一个内涵发展期。我们从办学之初定位是工科院校,民办高校,包括评估专家,包括很多专家到学校都问,民办学校办工科非常难,投入非常大,为什么办工科。因为中国是工业大国,我要为社会工业培养人才,当时定位就是工科院校。工科是我们非常强的优势,也是一个特色。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办工科不多,我们现在不是着眼于在民办高校圈子里面竞争,应该在全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序列中,应该有我们学校的一席之地,有我们的特色,有我们西京学院的内涵。除了工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我们提出工科和文科界限模糊,不要把界限分得这么清楚。工科学生学一点管理,因为很多工科学生,刚刚开始可能做技术,后面会到管理层,在大学时候学一些和管理相关的,有助于将来职业发展,管理类学科,我们培养基本上是工程管理和工程方面相关的一些管理类学生。他们也学一些简单工程上的技能,了解工厂操作模式是什么,流程是什么,工业流程是什么,有利于将来在工业企业进行管理工作。

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实际上一个人内在涵养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工科学生会画油画,哪怕会素描,将来会将这些运用到工业设计当中去,会制作产品会从美学角度考虑,我做出来的产品或者是设计出来每一个零件,得很美,文科的学生通过学习艺术素养,我在管理中怎么用艺术方式管理。所以在认养培养当中更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必须把课本背过,必须把知识学会。

我们更多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空间,对学生培养我们不是说很刻板地要求你去怎么样,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发动起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还有他去探索的这种兴趣,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考研究生,这种兴趣一定是在本科的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在某一个领域去探索,这些都是我们人才培养,另外我们校企合作,也是我们人才培养中一个特色。

再有一个就是说,我们如何开阔一个学生的眼界,让他更多的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大学一定是开门办大学,我们经过两种模式,一个大量开展访学,比如开展海峡两岸的访学,学生去半年,了解台湾的文化,台湾的社会现状,了解台湾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台湾学生共同开展半年。另外开展美国、加拿大访学,学生也通过到加拿大美国去短期,有的半年,有的一年,这样访学,不仅仅是在西京学院学习,而是开来一个世界大门,让你能够走出去。有的可能大家会说,家庭条件好的当然有这样机会,实际上我们给很多家庭贫困,但是学习优异学生提供访学的机会。这样使家庭贫困,大家学习优异学生也让他出去访学,开阔眼界。这样对他整个将来人生是非常大的推动。

包括在新加坡实习回来的,新加坡、美国有带薪实习,他们反馈回来,他们感到收获非常多。他们觉得包括价值观都有所改变,他们回来以后学习热情比他去之前要高得多,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这是第一个途径。

【腾讯】西京学院任芳: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第二个途径,开展很多高端讲座,我们每个月有一期前外交官联谊会提供的,我们退休驻外大使到我们学校讲座,有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想象不到我有机会和大使面对面,大使都是阁下,都是我们国家派到国外最高的行政长官,我们大使到学校来,和学生近距离讲大使的经历,讲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学生反馈非常的激烈,大使讲完了,都要去互动,每个月有一个大使,让学生跟各个国家不同的,我们驻足外大使交流。我们还有一个青春启航,我自己是全国青年常委,我通过这个平台邀请青年中间非常优秀的青年代表到学校来,和学生面对面讲座、座谈,让学生能够和这些优秀青年,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人生中间很多宝贵的理念,一些价值观。这是第二类讲座。

第三个途径,我们还请很多知名专家、教授、创业先锋到学校来,所以我们也通过这种大量的高端讲座,然后开阔学生视野。我们全方位培养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光是会学习,还要有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还应该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的人,还应该是对社会有价值,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将来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实现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实现一个价值,而不仅仅是,我只是会学习,我会工作,不是这样的。

“三全”就业服务理念

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话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我们是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我们成立了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常年为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有一个理念叫“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叫“三全”就业理念。我们在全国建立了很多毕业生就业定点服务站,就是为和当地一些知名企业联系,为学生的就业是谋取职位,我们每年一到就业季的时候,大量用人用人单位来招聘,学生可以选择余地非常大。今年有的学生可能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工作,他都能面试6次、8次、10次,我们不断提供这样的机会,基本到就业季,每个月都有就业招聘会。

现在技术发展比较快,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面试方式,能够直观地选择它所要就业的企业,企业也可以直观地选择学生,有的学生都接到好几个企业用人通知书,他会在中心选择一个他认为比较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的企业去就业。

昨天晚上就业中心主任晚上10点30打电话告诉我,说校长我给你汇报一下,我们刚刚把今年就业工作统计完,就业工作今年告一段落,我汇报一下,今年平均就业率是92%,而且是非常真实的数字,而且今年就业质量,他很兴奋跟我说,他说今年就业质量比往年高很多,全国500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到我们整个毕业生人数的30%以上。他们觉得他们今年也是在就业上想了很多办法,取得很多好的成绩。另外学生对今年就业工作大家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10点30分给我打电话,很兴奋给我报告这个好消息。

昨天晚上我在写毕业典礼上对学生的讲话,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有依依不舍,但是我是张开双臂放飞我的学子,他们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今年搞了两个大活动,是校友会成立,回来200多往届毕业生和校友,很多都在各个领域非常有成就,有的已经是有些领域里面很知名的一些人物,回到学校来,看望母校,另外看望过去的老师,我们和现在的学弟学妹座谈,包括我也亲自和这些校友代表们在一起座谈,分享他们成长的经历。第二个活动,今年做了一个用人单位的见面会和座谈会,学校和用人单位拉近距离,我们在一起座谈,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考察,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听课,另外老师,我们的校长和用人单位在一起共同座谈,商议人才培养中间所必须的环节,听取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意见,另外我们更希望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今年两个大活动,对学校就业工作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就业工作做的非常好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通过兴趣来报考专业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他在学校的时候接触到更高层面的大师,更高层面的社会精英人才,让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远。如果说学生报考的话,我一直有一个建议,就是以兴趣出发,一定要有兴趣,一定要用自己的热心专业,刚好上个星期我邀请到常远教授到学校做讲座,常远教授曾经追随钱学森做过很多研究。我们聊起来人才培养,学生应该怎么选择这样专业,到底定位怎么样的人生,常远教授提出来,是“双着迷”,一定要自己对你的学科,你要学的专业着迷,才有100%的热情,每天在这个领域钻研。另外,要求老师要对这样学生着迷,这样学生你要有兴趣,觉得这样学生一定从这个领域培养出来。他也提出上玩指导,一边玩,一边学,在学习当中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的,兴趣一定是第一位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这是高考(微博)学生最迷茫的一点,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但是我觉得,我建议高考学生,今年就要选择大学的学生,利用这个暑假一定要认真思考,我将来想要做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不要怕它偏,也不要怕这个领域好像大家说不是很热门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出类拔萃,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有自己可以实现的价值。所以说不要怕你选择的领域偏或者是生僻,一定是你感兴趣什么报什么,才会激发你最大的学习热情。

另外,咱们的学生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我们总是儒家思想,包括中国传统思想,总是希望人能够取长补短,总把补短放在前面,但是我更希望把扬长放在前面,短期的补是有限可以补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是一定要把你最强的优势,把你最优势的学科东西发挥出来,这要扬长,所以我是两点建议。第一个兴趣第一。第二,发挥优势。用这种理念去帮助你来选择你读什么样的专业。

一流工科 应用理科 特色文科

我们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这也是民办高校比较少的,拿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是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我们首批研究生,首批两个领域,一个是机械工程,一个是控制工程,机械类和控制类是学校最大的学科,也是我们最优势的学科,无论从师资力量,到试验设备,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是比较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投入都是50到100万,首批研究生培养,除了实验室建设之外,要投入300万,每年300万用于研究生的培养,而教育部也希望这一批研究生的,像专业学位这些学校能够在研究生培养中间探索一些新的模式。所以如果说报考学校机电类和控制类专业学生,将来也有机会自己升本校的研究生,因为录取30名研究生,就有自己本校毕业了,有往届的,也有硬件的本科毕业生,报考自己学校的硕士研究生。

工科、机电和控制是我们的大学生,还有一个就是土木工程类,也是我们学校实力比较强的工科类学科。还有理学类,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应用化学现在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管理类学科,偏重于应用层面管理类学科,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比较有特色的管理类学科。第三个大学科就是美术艺术,美术艺术是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的学科领域,现在有三个专业,有艺术设计,动画、美术学,我们下一步在美术艺术方面还有一些大的,还有一些设想,比如邀请一些艺术届名家到学校来,能够亲自带学生,这都是下一步设想,而且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大美西京园的文化魅力

西京学院今年成立18年,1994年成立的,办校之初就是以工科为学校主要的发展学科,2000年有了高职高专的学历教育,2005年升本,改名叫做西京学院,去年经过很严格的评估,获得了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两个研究生点的培养资格。这是大致一个发展过程,那么西京学院现在的占地面积是1300多亩,我们是土地比较规范,全部是自有土地,在校生是2万多人,教职员工大概1900多,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超过50%,自从2005年升为本科以后,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本科生不能教本科生,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讲师以上的教育才可以上本科生讲台,所以我们对于给本科生上课教师选拔非常严格,2005年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是以研究生为主,师资队伍当中,研究生比例比较高,硕士和博士比例都是比较高。

【腾讯】西京学院任芳: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西京学院有最美校园之称,四季都是常青,我们有很多常绿树,绿化面积非常大,绿化多,植物多,花多,广场多,公园多,这是西京学院校园环境的特色。因为我们地处在西安市的长安区大学园区,地势比较高,处在生河源上,源比一般的地势比较高一点,源上空气比较好。另外就是温度、气温,有时候到夏天会比市区低两三度,也比较凉快。

再加上西京学院脚底下就是潏河,整个校园,如果说依山傍水不太准确,至少是依源傍水,我们是4月份看樱花,5月份我们学校有更多的月季在开,6月份看荷花,我们湖也比较多,每个公园都有湖,每个湖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莲花。包括我们的河边,我们介绍成为河边公园,那都是学生非常爱去的地方。晨读,还有晚上自己到那里去学习,包括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还有三两个在一起搞一个小室外party,首先校园环境非常好。因为我们工科院校,校园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非常多,光实训基地场所不大,应该也算是西北最大的工程实训中心,非常漂亮,里面是从大一到大四,所有需要的实验室里面一应俱全,环境相当好。我们的实训和实验条件非常高。还有外省市很多院校,今年基本上每一周就要接待外省市学校到学科考察参观座谈互相交流,所有来了都震撼于我们校园的美和我们实训条件的优良,都感到非常的震撼,绝对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学生到了校园以后,就会感受到它的不一样,大多数现在学生,一般进大学都是高中毕业,也有很少一部分是中职、高职,毕业以后再考进来的。从高中的环境到了大学的时候,会突然觉得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世界变得非常大,我们就希望给孩子们这样一个天地,一个自由自在,一个轻松快乐,一个可以在这里面学到本事的天地。

梅贻琦教授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清华大学(招生办)

的一番讲话中的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这句话有一些无奈,在那个时期,所有大学的环境都是非常差,那个年代大学都不断的在迁徙,老师和校长都冒着生命危险辛勤教这些大学生。他也很希望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和他们能够学习的条件,当时在历史背景下达不到的时候,那么用来鼓励学生,大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大师,这句话也可以用于激励我们。西京学院除了有非常好的环境,首先说环境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育人的环节。除了环境育人,我们对师资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从刚才讲过,从2005年开始,我们基本上引进的师资是硕士研究生以上,还有百名博士计划还有现在这几年基本上以副教授以上的人才作为我的师资主要引进对象。

另外鼓励我们年轻教师能够不断的进修,进修硕士,进修博士,如果有一些本科生做辅导员,能够进修进研究生,也能够回到讲台上来。每一个青年教师每一周都有雷打不动的观摩教学的时间,每周三都是。每个系的教师这一天不允许缺勤,所有老中青教师都得在观摩的现场,每一期都有一到两个教师去讲课,大家共同点评,共同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

大学第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生命力,也是我们第一要务。我们把教书育人看得比较重,对教师上课的水平,教课的能够,以及师德要求比较高,考核也比较严格。教与学是两个方面,我们除了对教师有这样的一些培养机会,还有对他们一些培养机制和对他们教学上的一些考核,我们对学生如何学习也有一套严格考核体系,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大学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很多是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为主,课后作业为主,大学更注重的应该是一个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作业布置中,我们尽量减少体力作业,不断增加能力作业。通过小论文,小组讨论,调研等等各种方式,包括你做一个小的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真正让学生把所学融入到实际能力当中,实际操作当中去。提高真正的综合素质,我们叫做职业素养,提高这方面能力,而不是说死读书。

另外我们对每一门学科,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课外书,参考书目一些指导。希望学生能够把这些参考书目,一定要读一些参考书目,并且写读书笔记,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我们带给学生的更多是指引他如何学习,如何探索知识,如何提高能够,而不是刻板地教,这是人才培养当中一个特色。

(作者:佚名 编辑:宣传处)

上一篇:韩国世明大学校文化探访活动举行

下一篇:常远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会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