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任芳:在理想的路上前行,很幸福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0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编辑:


在理想的路上前行,很幸福(节选)

中国青年报:任芳:在理想的路上前行,很幸福

在成为西京学院执行院长之前,任芳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任芳总是和身边的人说,自己幸福指数最高的时候是在幼儿园当老师时,虽然物质条件没有现在丰富,但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路上都是唱着歌,每天就跟一帮孩子在一起,特别地开心,家长也都是笑着把孩子送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任芳听说已经有人自己办幼儿园,而且办得比较成功。经过反复考虑,任芳把自己想办民办教育的想法和父亲说了,原本以为以丢到国营单位工作为代价的想法会被拒绝,但父亲并没有反对,了解情况后,任芳的父亲决定全力支持女儿实现自己的创业想法。

创办民办学校,让任芳觉得这是自己一生想做的事情,“当发现这就是我的价值时,就不会放弃,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都不会放弃,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在任芳的苦心经营下,西京学院已经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认可,2011年,西京学院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院校。(摘自2012年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坚持理想二次创业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青年报:任芳:在理想的路上前行,很幸福

右起第二位为我校执行院长任芳

西京网讯:3月23日,我校执行校长任芳应邀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搜狐网和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中青在线》《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搜狐网和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我是主持人崔玉娟。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在坚持理想的路上前行的优秀青年,首先我们请三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

主持人:任芳院长,2011年的时候西京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院校,当时有5个,这是引人注意的成就,能不能说一下这个过程,这个目标是怎么实现的。

任芳:不能说是成就,应该说是因为我们有五所院校,标志了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另外一个时期。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开始了二次创业。一次创业是完成了学校的基础建设,完成了学校的原始积累和一些学科专业上面的积累,那么从现在开始是学校的二次创业。

民办高校生是热议的话题,当时全国民办高校只有到本科层次的,没有一所学校有研究生资格,大家对民办高校是不是要办研究生有置疑,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相对公办高校短20年左右,再长超不过30年,这么短的时间,再加上本科教育,大家认为民办高校没有到可以招收研究生这样的一个时候,觉得基础条件、积累都不到,科研、教学水平都需要时间去积淀。教育部去年叫做特殊需求人才,为特殊需求人才来申请一批本科院校试点,开办硕士专业学位和工程硕士。

教育部希望一些没有培养过研究生经验的学校,可以在硕士专业学位和工程硕士走一条新的路,不要再去重复过去的一些科学学位,他们培养的叫做学术型研究生,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研究生,那么希望我们有一些新的探索,所以我们也叫做试点。

任芳:培养模式要有创新。去年在申报的时候,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00多所,民办有40多所。我们并不清楚,民办高校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教育部政策没有对民办高校有特殊的排斥,允许申报,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那么机会有时候就是这么一次,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去年我们在申报的时候,也是有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白天忙完了,晚上再和企业讨论,整理材料和企业谈项目。我们一些合作项目的企业那两个月很辛苦,我们晚上请他们讨论培养方案,讨论这个怎么申报,我们的项目定位在什么地方,什么叫特殊需求。

我们要了解这次试点到底目标是什么,我们怎么完成这样的试点目标,那是比较辛苦的两个月。答辩是我代表我们学校去陕西省答辩一次,去教育部答辩一次。

我去陕西省答辩的那天,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是带着非常大的期望,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都是在鼓励我,预祝任芳校长成功。我自己硕士、博士答辩都没有压力,我跟老师可以侃侃而谈,对于这个答辩我浑身冒汗,特别紧张。虽然答辩出来以后,大家说非常好,答辩的效果也非常好,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过程我承担了多么大的压力,才用半个小时就完成答辩,这个体会只有我自己知道。然后到部里答辩,我的压力没有当时在省里答辩那么大了。当然,我也作了充分准备,提前两天开始,住在了离答辩地点很近的地方,我自己在房间里面自己陈述,不希望自己有说错的地方,不希望因为我答辩的失误,或者说我的一个失误影响学校。这么大的一个台阶要上去,我觉得很幸运,很多朋友对我有很大帮助。答辩成功,最后升硕成功,是我们学校这么多年整个办学下来,对我们的一个认可。

我们也开始了一项新的任务,新的征程,压力很大,怎么把研究生培养好,怎么把这个试点工作做好,怎么在模式上有所创新,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也可以看出,那两个月的精心准备,还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任芳:那只是把我们这18年办学以来,我们学校最好的地方,最亮的地方,还有我们学校最强的学科专业用两个月的时间来表现它。而这些是学校靠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是不是能把学校最好的地方表现出来,这是那两个月我做得最多的工作。

主持人:刚才任院长说了,你现在面临二次创业。那么从一次创业到二次创业,这个过程很艰辛,您当时从一个成功的幼教,然后转变成了一个创业者,这是一个华丽转身,在我们现在看来,当时你面临很多的挑战,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选择走这样的路?

任芳:我当幼儿园老师的时候,是比较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我跟他们讲,我说我的幸福指数最高的时候是我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时候,那个时候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路上都是唱着歌,每天就跟一帮孩子在一起,特别的开心。上课也是玩,下课也是玩,家长都是笑着脸叫着任芳老师把孩子送来,下午很开心的把孩子接走。我每天都很快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也没有烦恼。

即便是那个时候,生活如此轻松,没有什么生活负担,但是我清楚自己,我可能不适合一辈子干这样一个岗位。我知道一定要把我老师的工作做好,但是我不知道我将来还会干什么,那个时候我没有想明白。我18岁就工作了,才20岁左右,我不知道我将来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将来一定是会有成就的,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对自己会有这么大的信心。

我相信我是有价值的,然后我也相信我父亲从小就教给我的一个道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一辈子,你一定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为这个社会留下一点什么,一定得有自己的价值。这个是我父亲教我的。所以那个时候就知道,不论我将来做什么,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的。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我们的院长在聊天,我就听他们在讲,那个时候大概是92、93年,他们说已经有人在承包幼儿园,有人自己办幼儿园,办的比较成功。

我一直想做一点事情,这个是不是我可以做的一件事?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我经常跟我们的院长聊,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后来确定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决定要往这个方向发展,这个念头一直在脑子里面,我至少想了半年多,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怎么办,怎么办?

主持人:不敢。

任芳:我当时想了,我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经济条件。虽然我知道我家里有,但是我在想我父亲会不会支持我,家里会不会支持我这样的一个想法,毕竟是丢掉一个国营单位的工作。

主持人:铁饭碗。

任芳:找了一个机会跟我父亲聊,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父亲的支持。他自己也是当老师出身的,他也跟我一样有教师情节。他一下子对这个事情倾注了很大的力气进行调研。调研了一年多以后,我父亲开始了创办民办教育。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强,需要成长,我父亲给了我很好的成长平台。

主持人:一路走来有没有犹豫和退缩过。

任芳:没有过,这是一个坚持。当下定决心,觉得这是自己一生想做的事情,就是在追求的一种l理想。当发现这就是我的价值时就不会放弃,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都不会放弃,会一直这样走下去。

任芳:我想当警察和教师。我眼睛不好,所以只能努力实现第二个理想。我当教师的理想是受我父亲影响的,他是老师。还有就是我觉得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心照顾和爱护。尤其是老师对我的这种激励,可能比父母的还要大的多。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可以帮助很多人,我可以使那些孩子因为受我的影响,他的人生变得更加积极,可以成长得很快乐,这就是我的理想。所以毕业了以后,我没有去继承家里的产业,到家里做生意。我坚决要当老师,我宁愿第一个月工资50块钱,我也不到家族企业去工作。因为这是我愿意做的事,这是我可以倾注全部热情做的事,这是从小的一种信念和理想,就一直没有放弃过,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是我最幸福的工作。我认为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做一个老师,不是做现在的院长。每天在讲台给学生上课,像李老师那样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在学术上有一些研究,我觉得这个才是我特别想做的事,但是正是这样把我推到了现在的位置。

主持人:现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更大的平台。

任芳:我现在这样想了,更好的是给我所有的老师服务好,给他们支持好,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我跟老师说在这个学校你们是主人,我是给你们服务的。学校能不能办好,教育能不能办好,看的是咱们各位老师。我经常也和我们的学生说,我们的教师所做的,我们校长所做的,都是为了你们的成长,所以你们自己要更加努力。

主持人:像李老师说的,其实我们很渴望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像你们一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那么你们在平常会不会拿自己的这种很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还有言谈举止影响带动周围的人?

主持人:任院长呢?

任芳:因为我本身就面对着几万的学生,加上每一个人身边都会有很多的朋友。我想当每一个人,每天都用心生活和工作,用心实现价值的时候,身上会散发出一种很动人的光芒,这种光芒不需要去言语或者说怎么样。有一次,我读博士时的一个同学,也是大学的老师,突然他的爱人因为得癌症去世了,他还很年轻,这样他的生活立刻陷入低谷期,他那两年觉得生活很灰暗,没有了人生目标。

我们博士同学聚会,大家并不清楚他的这种状态,只是大家在一起聊自己的工作,聊自己的生活,然后你会有一种状态表现出来,吃完饭以后,大家在一起聊天,他那天突然站起来哭着说,现在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不能像现在这样下去了,我必须振作起来,我也要努力的生活,你们可以生活得很精彩,我一样可以。从那儿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学典礼的时候我要给学生讲40分钟的话,我用心写讲话稿,用心跟学生做讲话,我一般讲话开始的时候,都会告诉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会影响我身边职工、教师、年轻教师,年轻职工,有的时候不是谈工作,谈工作的时候,我不是说告诉你这篇稿子怎么改,这个工作怎么做,我告诉你的是这个工作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

我也不能说我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影响很多人,就是说让身边的人比较正确的理解工作,理解生活,理解人生。

主持人:认真工作、生活会形成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这样理解吗?

任芳:可能是这样。

网友:任院长,我在民办高校上学的朋友,他们反映说学不到真东西,认真点考一个自考文凭,不认真混几年,我有朋友在教学,他们就是招生靠忽悠,教学和毕业就业还是很困难的,这个话可能说的相对有一些绝对,我感觉民办高校形象有一点差,那么你怎么看待民办高校的社会形象问题?

任芳:作为我们自己办民办高校的,这种社会状态我们已经很接受它了。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看待民办教育。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时间很短。解放前、建国之前,像北大、南开这样的学校当时也是一些有识之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办的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所有的民办教育历史很短,就是二三十年,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学校都发展的很健康。我能说的是所有举办者都有非常正确的理念,希望把学校办好。

确实有一批热衷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在辛辛苦苦的办教育。那么有的学校办的不是很好,或者有的学校在发展初期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像网友提到的像考自考这样的问题,是符合国家审批标准的。能够招生本科和专科这样的民办学校全国有500多所,除此之外,其他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有上千所,都是社会助学单位,助学单位无非就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不管怎么样,也是给想上学的孩子提供一个上学的平台。

如果不上学,他就到社会打工,如果打工到了另外一种生活层面,他想去上大学,想去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那么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和统招本专科的学历教育相比。这样的学校里面,它的教学也和一般的普通高校教育不一样,可能学校里面有良莠不齐的现象。自然的有一个淘汰法则,有一些学校因此被淘汰掉,这两年生源危机,有一些办的没有特色,质量不好的学校淘汰掉了,靠忽悠招生,这是现在存在的现象。

我们也看到过了,像我们西京学院,我们这几所在全国办的比较好,我们都是诚信招生。我们给教育部,给陕西省教育厅有过承诺,我们要诚信招生。我们需要有学生,我们要学生到西京学院接受教育,但是我们给学生提供什么,我说我是本科就是本科,我是专科就是专科,我有什么专业就有什么专业。靠忽悠是长久不了的,会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当中被淘汰掉。最后可以办强办大的一定是好的。第一我们不要去相信那些广告上面说的,一定要看这个学校是否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这个非常的重要,被教育部认可的学校,是有一定的起点和标准的,它不会忽悠人。一定要相信官方的,不要相信一些小广告等等。

有的人承诺,你到我们学校来,交多少钱,保证你拿学士学位、本科文凭,这样的东西不要相信它。不要相信有这么多可以违规操作的事。有时候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双方面,有的学校利用的就是家长急于让孩子成才,孩子成绩不理想,又希望可以通过花钱,拿到学历,拿到学位,他认为可以违规操作,我有权利,我有钱可以违规操作。我一直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怎么样都可以,中国教育真的就乱了,中国教育是有它的体系,是有严格标准的。在这个体系外没有可能让你有空子可以钻,要相信这一点。

主持人:良性办学。

任芳:是一种使命。

网友:任院长,现在西京学院虽然获得了研究生招生资格,但还是一所民办学校,您是否担心在招生上有困难,另外很多人也担心,即使研究生毕业,在就业场上,可能也没有什么优势,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任芳:在招生上,我自己的感受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学校这几年的招生还是很不错的。民办高校还是那个老问题,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一个过程。现在已经有一批很好的民办高校,它们在高等教育有了自己的声音和地位,还有一批好的民办高校,甚至超过了一些公办的学校,所以说民办高校的好坏,自然有教育规律去评估它。

不是说靠你去说自己有多么好,你就有多么好。你的人才的就业质量怎么样,就业率怎么样,用人单位对你的反映怎么样,学生、家长、社会对你的认可,这些在大家心目中都很清楚。现在学生择校很理性,他会考虑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就业率;他会考虑到你这个学校去上学,不管你是公办还是民办,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是否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是否会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

所以每一个学校在办学、办教育的时候,我们想更多的就是一个人的长久发展,而不是它只是上完了这四年学,毕业以后可以找一个工作,不是这样的。他毕业以后,他的人生路很长,长久的职业生涯发展,包括我们现在招的研究生一样,那么我们学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有创新,我们一直遵循国家的教育体制,研究生教育是学科性的,培养学术类的研究生,但是实际上,应用型研究生在社会上有特别大的需求,所有的企业包括政府机关,希望我招来的研究生不是搞理论研究的,是真正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可以把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真正的工作和实际生产当中的。

我们现在的培养和企业共同合作,就是在研究生教育过程当中,在企业里面解决企业生产中需要的技术问题,我怎么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怎么实际应用提高生产力,我怎么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怎么完成一个新的项目,这是我们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和学术类的研究生不一样的,这类的研究生出来,他们的职业生涯很好。因为是在一线工作,是真正的在创造,真正的是在创造生产力,真正的是在创造价值,他们无论是工作待遇,无论是受尊重的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这一点其实大家会有所担心,规划纲要谈到了,教育大会也谈到了,应用研究生和学术研究生将来是各半壁江山,因为社会有需求。

主持人:但是在现在起步阶段,有争议也是必然的。

任芳:必然的,就像一个新的转型中间,一个新的教育方式的产生,新的教育方式在我们这儿开始的话,大家置疑是很正常的。

原文链接: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03/22/content_5940012.htm

(作者:佚名 编辑:宣传处)

上一篇: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报告会举行

下一篇:13名师生顺利抵达台湾文化大学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