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民办升硕:民办高教走上新里程(节选)
对话嘉宾:西京学院执行院长任芳
教育在线:民办教育作为新生事物,以前推动其成长的政策路径似乎形成了这样的模式:学校攻关、地方突破,试点成功、全国推广。而这次是国家层面做好了制度设计,公、民办同台竞争,如何看待这次硕士点授权对民办教育的政策价值?
任芳:我国民办高校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并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高校总数386所,其中本科高校73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民办高校试点硕士专业学位会成为转折点,可以推动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多样化,促进民办高校办学结构更加合理全面,也为国家进一步扶持民办高校发展政策提供了方向。
教育在线:此次研究生学位教育资格的获得将为民办教育带来怎样的契机或者说将赋予民办教育怎样的新使命?
任芳:民办高校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尤其是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基本都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积累了重要经验,在此基础上广泛利用新机制积极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必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活力,其教育探索和实践,对于积极调整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移,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改革提供新鲜经验,为进一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民办高校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需要,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要,是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对民办高校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对其它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这必将会极大地激励民办高校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在线:有人质疑说,民办高教应该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样上层次的导向是将民办教育引向歧途?
任芳: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是现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两翼,缺一不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日显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基本都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较容易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相衔接,具有一定探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条件和优势。事实上,民办高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领域必将全面促进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广泛重视。民办高校实施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将进入到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这对完善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增加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吸引力,以及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在线:对各位自身来讲,成为硕士点之后,会面临怎样的新挑战?
任芳:民办高校培养硕士是一个新起点,对民办高校也是第一次,我想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次试点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可以大胆改革创新,为应用型硕士培养探索新模式。民办高校除了没有硕士培养经验,要努力学习借鉴已经办得好,试点多年的公办高校,还要立足民办高校办学特点探索适合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与公办高校不同,新的层次也带来新的问题,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项目管理方面都要自己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这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西京学院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试点过程中会不断探索创新,保证培养质量,保证试点成功。
总之,作为少有的几个能够成功升硕的民办高校之一,我们认为,此次升硕成功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办高校多年来办学成绩和质量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民办高校办学的巨大鼓舞,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民办高校不断加入到培养专业硕士的队伍中来。民办高校将会在更高层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