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传媒西京学院体验式采访纪行

更新日期:2010年06月2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编辑:


寄语古城风日道

西京春色倍还人

华商传媒西京学院体验式采访纪行

走进西京园,领略大手笔,探索民学发展,感受大气风范。日前,由《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和华商网10多名知名教育记者组成的采风团走进西京园开展体验式采访活动。众记者在细细探访之后纷纷坦言,西京园文化景致之壮美、教学实力之非凡、师生精神面貌之好,让人深感震撼,心生敬仰。

畅游西京园:满面春风扑面来

西京学院将环境育人做得如此贴切,堪称典范之作。

“西安民办高校校园修建的很漂亮,特别是西京的校园!”华商传媒记者团成员一下车,就对前来接待的西京领导们发起了感叹。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雨霁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笔直银杏树和婀娜多姿的柳树夹在的林荫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树叶在轻雾中泛出墨绿,朝阳的折射下,宛如在一张巨大宣纸上刚刚绘制的尚未干透的云蒸霞蔚水墨画。

来到学校的环形教学楼、时代广场,博能广场、人工湖,图书馆……其间,亭榭楼台,曲径游廊,小桥流水,名言石刻星布碧丛,这一切和学生的读书声交融在一起,吸引得记者们纷纷走下车来与这里的花草树、山水桥亲近合影。沿着西京园的斜坡依坡而上,一步一景,步移景迁、景景有别。

西京园将的建筑构局、绿化装饰、人文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例如,石刻上的名言、广场上塑像、曲径间座椅……西京学院将环境育人做得如此贴切,堪称典范之作”,记者们不时发出感叹。

正值樱花、桃花、杏花、月季花、含笑……百花盛开的时节,西京园里到处花团锦簇,亭榭楼台相映成趣,一派宜人生机,花香弥漫,清爽宜人。这不是一道普通的春景,飘漫在草尖露滴中智者的声音。在这空灵鸟鸣声的轻抚下,浮澡、浅薄、懵懂,都被化解在了这荡漾的春风之中。华正茂的西京人,挥斥方遒育新篇!

惊叹西京人:亿元教学设备投入实力非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亿元教学设备投入实力非凡,也显示出西京人真正办学的。办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大手笔。

记者们不仅惊异于这所高校优美漂亮的校园环境、气势恢弘的建筑风格。采风团还对学院院信息广场、艺术楼历届学生艺术作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颇具民族特色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及流行壁挂作品,对学生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赞不绝口。

来到数控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建筑训练中心、综合类大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苹果一体机房、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和现代物流专业实训中心等教学科研场所时,被这里的一切牢牢吸引了目光。当看到学校里面这样一个个大面积的实训场所,他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车间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电脑程序,指挥着庞大的机器设备进行“车磨铣刨”,不一会儿,一个个标准工件就从机器上生产出来。见到此景,记者们不停按动相机,甚至简单体验操作,不亦悦乎。

“工科院校的投资非常大,这也是许多办学者不敢轻易办工科院校的原因”,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说,工科学生好就业,这是我们以工科为主设置学科专业的初衷,虽然投入大,但学者就是要敢为人先,闯出了极富西京特色的工科之路。截至目前,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就超过了1个亿,除了大型实训中心外还有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80多个。

“短短16年,建成了整齐划一的校园,添置了规模宏大的、价值昂贵的教学设备,钱从哪来啊?”记者们发问。“将所有办学收入全部投入到学校发展建设中,走‘自有资金+规模化贷款’之路,创造条件上工科”学院领导介绍说,“办学不能将就凑合,达不到办学条件,那是误人子弟,我们就是要用最好最新的设备,教出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用好这些设备,教出能就业的学生才是真本事。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积极构建“紧跟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动态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据政府部门统计显示,西京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90% 。

感受西京底蕴:“科学与诗”教育之美

责任与爱的交融,科学与诗融合,西京教育之美正在于此。

交谈中,任万钧每当说起他的学生就情绪高涨,略显激动。任万钧说,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求教师要“爱生如子”,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在做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在心里问一句,“假如他(她)是我的儿女,这句话该不该说、这件事该不该做、要不要严格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提出了“感恩父母、感谢师恩”的感恩教育;提出了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特点设计成人成才路径的“对口协议教育”;提出了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考的方针,严格执行“学生行为十不准规范”要求,实施严格的门禁制度,学生部门坚持夜间查宿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与此同时,在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践并重,文理交叉,主辅修相结合”,要求文科学生学一点工科基础技能,比如,让他们懂得家电维修;要求工科学生广泛涉猎文史哲知识,使他们更具人文气质。“这一教学理念,反映在每个师生的身上,包括校园风景的美化”记者们眼睛看着、脑子想着、笔头记着,采访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责任与爱的交融,科学与诗融合,西京教育之美正在于此。”

采访手记:

对话西京领航人任万钧

为了西京的事业和学生 我只欠一件事没有做:给人下跪 。

两个多小时的实地参观结束后,采风团记者与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记者:为什么要选择办学?办学的体会是什么?

任万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为尽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提高青年的文化、专业素质做些事情。在西京建设发展的十多年间,西京学院的领导们几乎天天吃住在学校,精细化的管理这所学校。在办学初期,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为了西京的事业,我只欠一件事没有做:给人下跪!说实话,“干到中途,我也灰心过”,但是,“我不干了,我不甘心啦半途而废,对不起与我一起同甘共苦的教职工、对不起给我支持和帮助的家长、学生”。现在回想起来,西京学院今天的成功是含泪带喜的胜利。我办学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和支持。

记者:学校以什么心态来面对竞争?

任万钧: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适应市场,遵循教育规律是我们的唯一出路;面对未来,我们必须警惕,这是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一心一意办学,不需要知道谁是竞争对手;面对寒冬,即使是跪着我们也要是最后一个倒下,这是我们面对竞争的态度。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自强不息、挑战极限”才能超越自我、创造明天、拥有未来。

记者:请您谈谈您对诚信办学的理解。

任万钧:“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办学不诚信,就像鸟雀趴在玻璃窗上,有光明没前途”。检验一所学校的诚信,要看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诚信的基本品格。这种品格来自于老师、校长的影响和培养。我们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不断教育、引导和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诚信品格,要求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本着“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这一原则。

伴随着任万钧的讲述,记者们一同回顾了西京16年的发展建设简史。任万钧这位朴实、务实、执着、低调、热爱教育、尊师爱生的好院长。让大家感动,之所以如此,才有眼前这所踏实、稳健、不喧不嚣的大学。

对话西京学子

一问学生:学校工作使你有哪些收获?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能感知西京学院的嬗变和魅力的,自是曾经和正在这所学校里编织自己人生花环的万千师生。他们学于斯、长于斯、身心有真切感受,于是我们走进他们中间——

记者:你们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怎么看?担心毕业就业吗?

刘媛媛(动画专业):我们学校的专业比较新,跟市场上的需求联系的比较紧,这可能是就业难度不是太大的主要原因。

马天(新闻采访与采编专业):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不少是从报社、杂志社青睐的正在从事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有应对很多问题的实际方法,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华商报》的记者也经常来给我们作专题报告,讲一些采访技巧和案例,对我们很有帮助。

刘一航(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也是非常重视的,基本上是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考试。同学当中有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很多,这对找工作很有帮助。另外,我想考研,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辅导班,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比学赶超学习的劲头很大。

二问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感受如何?

陈 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 通过在学校实训中心工作和学习,让我得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的补充,工作能力的提升。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但这些纪律并没有在我身上发挥到什么作用,是完全真实可见的专业实习实训的课程,把我深深吸引,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郝立春(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实训课中,我发现我有好多问题都是那些平时我所不注意的,感觉自己都会,基本没什么难度的,但一旦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问题都出来了。通过实践训练,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到底在那些地方比较欠缺,更需要加强。

冯婧丽(会计专业学生) 虽然课业负担很重,压力很大,每天都感到很累,但很充实,这种日进一日的感觉真好。

记者点评: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很有必要。学生精神面貌很好,上进心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浓厚,学校教育成效卓著。

华商传媒记者眼中的西京

西京学院16年的发展,取得了含泪带笑的成功,艰辛的办学过程,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的执着和责任。 ——《华商报》记者

务实和诚信是我对西京和任校长的评价。一个具有务实和诚信精神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务实诚信的学校一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学校。——《华商报》记者彭宏

感动,责任。院长和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状态,持之以恒,坚持为学生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责任,让吉林的学生更多的了解西京学院。——《新文化报》记者张立夫

实用技术进校园,西京学子遍天下。 ——《华商晨报》记者 张扬

江津人的执着,发展一个中国有个性的民办大学。江津人的直率,交给学生和老师理解两个字—骄傲。祝愿西京学院越办越好。——《重庆时报》刘雪琴

作为一名西京学子,为她而骄傲,看到今天的发展,为任院长和全体西京人自豪。

——《华商网》记者 杜禹萱

“诚信”二字。江津人的豁达和幽默,用生命铸就明天,把学校办起来,而且有市民类的淳朴。——《重庆时报》记者 张波

华商传媒西京学院体验式采访纪行

(作者:佚名 编辑:宣传处)

上一篇:我校2010届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下一篇:“工科航母”再领风骚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