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近年来,西京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文件精神,紧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结合实际,实施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努力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学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在2015年大部制改革时,于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下设发展科,专门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开展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建设工程。坚持理论学习制度,为辅导员购买相关学习资料,各书院组织辅导员每周一次集中进行政治学习,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为了强化辅导员的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全体辅导员大会及学生工作例会,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全体学工人员深刻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思考,努力锻炼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

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每年在全院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大赛设基础知识测试(含博文写作)、班情熟知、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情景再现等比赛环节。其中,“基础知识测试”环节主要考察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基本业务能力;“班情熟知”主要考察辅导员对所带学生基本信息的熟悉掌握程度;“案例分析”主要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和教育学、心理学、生涯规划、事务管理等辅导员工作技能,对现实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主题演讲”主要考察辅导员的逻辑思维及讲授能力;“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等。通过比赛,辅导员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升职业能力,更好地促进实际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主题班会集体备课,进行说课比赛,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各书院发展科组织辅导员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会集体备课,每学期举行辅导员主题班会说课比赛,参赛人员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围绕诚信教育、职业规划、校园安全、心理健康、诚信考试、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指导等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密切相关的主题展开竞赛,提高了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水平和能力。

加强培训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举行辅导员培训暨学生工作会议,认清学生工作的形势和使命。每学期期初和期末,举行辅导员专题培训暨学生工作会议,围绕多个主题展开: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全面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好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内在素质,选好用好学生干部;二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吃苦精神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以学生管理“文明修身工程”为抓手,落实日常管理与过程管理;四是加强毕业、创业与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使教学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五是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培养和危机应对能力,不断努力、快速成长。通过培训,交流总结了学生工作经验,探索了新的工作思路方法,提升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管理、服务与实践水平。

加强辅导员工作案例撰写、论文发表、精品项目和课题申报,提升科研水平。举行学生工作案例撰写、精品项目和课题申报指导,使辅导员工作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每年在辅导员中开展学生工作案例评选、精品项目及课题申报,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日常管理、学生社团管理、学业指导、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心理危机干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的组织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优秀案例进行表彰奖励,对优秀精品项目和课题进行指导、孵化,并予以大力宣传表彰,更好地收集、归纳、梳理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为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示范借鉴,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成立辅导员团队和工作室。邀请校内专家教授担任特聘研究员,通过发布研究课题、开设青年研究工作坊等形式,有指导、有渠道、有梯队地开展学生工作研究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校级层面已累计完成12项精品项目和120余项学工研究课题。鼓励辅导员开展“组团式”研究,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决策咨询价值和推广示范意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已成立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个。组建研究团队联合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系统培养辅导员学科研究能力,近三年成功申报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3个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5个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在公开期刊发表思政论文3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