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创新推进“三全育人”

更新日期:2019年03月22日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 作者:黄静 编辑:尚磊


西京网讯:传媒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按照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行大教育的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近年来,传媒学院一直强化教育教学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工作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上真抓实干,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力求在“三全育人”上求提升、协同育人上求创新、教书育人上求深入、增强实效上求突破。

扎实有效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统一。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针对传媒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注重运用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对比,注重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规律,严谨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把理论讲透彻、讲鲜活,把思想的魅力讲出来,把信仰的味道讲出来,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推动“课程思政化”改革,通过“集中备课”“研讨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课主阵地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引导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现有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按照“行业-职业-专业”的思路,逆向设计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建立课程模块,实现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的有机组合。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专业特征,而专业拓展性课程则是灵活多变、能应对市场竞争与行业的多元需求。在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兼顾学生考研及获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专业教学与就业、考研及职业资格技能培养三方面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

拓宽实践渠道,夯实校企合作建设。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建设,优选和配置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引企驻校工作室、企业导师近课堂、项目实践进课堂、实践教学到现场、集中安排学生实习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服务于企业的横向课题等做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接触未来岗位,接触企业文化。从一开始,企业就把学生当成“自己人”,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而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到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岗位走向和岗位对自己的技能要求,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更加自觉主动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在巩固已有校企合作的同时,继续拓展渠道搭建高质量实践基地,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声誉较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在先进的企业中学生不仅仅能学习先进的技术,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受到爱岗敬业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为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建设创造了条件。

传媒学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校职能处室的支持配合下,本着务实的精神,继续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研协作、服务企业等方面不断寻求发展空间,为学校“双升”舔砖加瓦。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