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要求科研工作者严守学术道德 潜心问道

更新日期:2021年08月05日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袁创 编辑:尚磊磊


好的老师不能只是教书,还要潜心问道。好的学校要提升科研水平,通过科研反哺教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梁桂来我校科研楼调研

制度保障:科研创新的“孵化器”

在朝着“高水平西京大学”目标挺进的过程中,西京学院依托工科优势,在鼓励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科学规划、长远布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通过建立科研平台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建设。同时,西京学院设立了严格的评价标准,先后出台了《西京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规定》《西京学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西京学院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等二十项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加强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从2008年开始,设立校级科研基金,为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打基础。

科研管理系列文件的制订和修改,相关有效政策的出台使科研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当前,西京学院进一步聚合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尤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人才支撑:带动科研整体升级

科研平台授牌

人才是科研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近三年来,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群为核心,以培养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才和学术骨干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西京优质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新进青年教师跟踪参加国际学术前沿会议,拓宽知识面;学校组织开展万钧名师讲坛系列报告会等11类培训项目;学校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跟踪关注成果突出的青年人才;学校积极申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和有关研究项目,多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培训,推荐教师申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学校在校内设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名奖,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学校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校级名师3—5名,资助15万元/人·年,鼓励教学成果产出,推荐参评省级或国家级别教学名师;2017年,选派100余名教师暑期赴海外培训,89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遴选57人作为卓越教师进行培养。

体系完善:助力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健全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为科研工作的稳步向前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赢得了人才的涌泉相报:2014年和2016年我校张善文教授、苗宗成教授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经费分别为80万元和61万元;2017年我校王震教授、田少鹏教授、黄裕安教授又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项目共获得资助经费60万元;2015年和2017年我校郑文宏教授和赵郧安教授分别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截至目前,学校获批教育部东南亚研究中心1个,建立了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八大校级科研平台、国防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基地。获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共320余项,签署横向课题合同700余项,在《2016年陕西省高校专利状况》中,我校专利授权量名列陕西省高校第11名。

2017-2018学年学校通过验收并挂牌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获批组建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获省级科研奖6项,厅局级科研奖3项。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6500多万元,获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7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78篇,CSCD/ CSSCI论文8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48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38件,并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三等奖1项。

《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我校科研竞争力2017年上升至全国第三,连续6年名列陕西第一。

学术查假:永远在路上

“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获批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学术研究是创造新知识、新观念的过程,讲究的是对现有理论、观点、技术的超越与创新。学术造假,学术失范、辱没了学术声誉,纵容着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社会风气,丧失了高校教师应有的自律、诚信的品质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