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西京学院会计学院源于1994年的经济贸易系,历经财经学院、国际商学系、经济系、经济管理一系,2014年更为现名。会计学院现开设会计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审计学(陕西省一流专业)、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审计、会计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财务大数据分析、CPA、ACCA、CMA、CIA等教改实验班。会计学院目前在校生23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多人,硕士研究生180余人。学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其中副高以上占比3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1人,9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陕西省人才项目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成效
(一)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学院政治底色: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方向正确,引导师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提升政治领导力;三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发挥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四是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确保政治安全。
(二)强化追求卓越的质量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出发,培养时代新人。近年来,学院共12名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23名学生参军入伍,形成了服务西部、保家卫国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输出结构,本科生就业率平均91%。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积极参与的思政工作体系和机制;二是思政引领、理论铸魂;三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四是强基铸魂、优化路径。积极探索“对口协议”“知礼行孝”“两感信”“主题班会”“一院一品”5个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五是强化队伍、凝练特色,“李贺网络思政创新工作室”获批省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管理,筑牢思政与道德防线:学院持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师德建设制度化、全员化、常态化,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预警机制,未发生严重师德失范事件。加强对学生违纪处分管理,不断完善学生思想预警机制。
(五)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各课程组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学习、交流与研究。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课程思政教学观摩、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建设课程思政案例31个,获批校级优秀课程思政示范案例5个。
坚持需求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坚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突出“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紧密跟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基于OBE理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契合行业与社会需求。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自建竞赛突出岗位应用能力,重视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专业教育,努力推进教育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近三年,学院为管理类、经济类、公共管理类等行业输送毕业生2500多名,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重专业建设,服务区域需求:根据区域以及行业最新发展需求,学院新增设了资产评估方向、CMA方向、公司金融方向、财务大数据方向,学院积极准备谋划AACSB商科认证工作,全面持久地改善管理教育质量。学院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体系。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探索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育人,推动产教融合: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确保实践教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全过程、分层次、递进式、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省级会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审计与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行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方法,鼓励信息化条件下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获批“会计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课程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重视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及知名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C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ACCA协会(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等组织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开展教学改革,彰显学生中心:会计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近几年,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9项,学院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院每学期开设学科专业前沿等讨论课70余门,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助力学生就业能力。辅导员积极践行“价值引领,优势成长”,每学年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有力增强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针对性。学院重视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建设有交叉融合课程校企共建课程20门,与企业共同讲授课程数4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学院在开展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估方式的创新,近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成人成才:会计学院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定期举办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宣讲会等专题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综合能力。同时,利用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审计与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等平台,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孵化工作,支持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创新创业类大赛的参与率逐年升高,实现了最高97.11%的参与比例。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162项、省部级27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项目62项,国家级项目2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8项。据统计,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学生毕业5年内创业比例高于同类院校5.3%。
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会计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人才强校战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坚定走好科研反哺教学之路。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CSSCI、SSCI及SCI等论文40余篇,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软科学2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120项、软件著作权131项、应用证明11项,多项科研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学院主办、承办会计、审计类国际学术会议15场,为学院师生提供了碰撞学术思想、激发学术思维、砥砺学术志趣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软环境。
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据统计,每年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中有30%以上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4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校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完善质量标准,增强保障措施:学院执行学校三级质量监控机制,成立了督导委员会,实现“三个全覆盖”。注重质量标准建设,为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测控与评价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学院注重过程管理,考风、学风进一步加强,持续着力于“日常教学内部质量监控闭环”的落实,发挥课程组、团队、教研室、教务科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监控。学院还每年定期召开本科教学会议,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学院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2021年9月成立了会计学院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组,全面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全身心投入评估工作。强化沟通与协同,开展自评自建。开展教学资料专项检查与整改,梳理教学文件、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课程评估、迎接专业评估,落实全员自评,开展学院自评,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
按照“持续提升质量,特色带动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会计专业为龙头,积聚其他专业优势,将会计学院建设成为西部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会计学科发展和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