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经济贸易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项目、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1月5日,贸易实务教学团队召开专题会议,对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问题进行讨论。
会上,团队负责人马静老师分析了建设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可行性。她表示,在该实验区学生通过培训能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有效地转化理论学习成果,提升实战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专率。
该实验区建设负责人职红安老师介绍了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计划、软硬件建设、资源整合、培训课程安排等情况。他指出,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培训和实践演练项目,培训课程的设置与课堂知识互为补充,坚持学习方式以“讲授+练习+指导”为原则,讲授演示和巡回指导各占一半时间,初步预计每学期开办一期培训。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培训课程分为“运输路线的选择”和“关税的缴纳”两个模块,计划每周培训一次,每次两个课时,每期20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参训。
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立,丰富了第二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各承运人的优势,学会运输路线的选择、熟悉各挂靠港间的距离和时间,熟练而准确的查找商品H.S.编码,正确计算关税的缴纳,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相关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