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系】采取六个对接完善护理专业建设

更新日期:2012年09月25日 信息来源:医学护理系 作者: 编辑:


医学护理系在护理专业建设方面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专业实训采取了六个对接,完善护理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与医疗市场对接。专业培养方案必须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搞清职业范围是确定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的关键。为此,通过对市场调查→明确职业岗位群;通过听取护理专家意见→分析岗位职业能力;通过教师座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针对卫生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要求,结合护士职业特色和技能要求,从课程出发,从教学内容调整入手,对《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认真修订,使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更能符合护理行业的需要。

课程设置与护理工作岗位对接。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应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为此,针对护理职业通用能力增加了护理心理学;针对职业基本能力加开了预防医学;针对职业核心能力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针对职业拓展能力开设了护理人文修养、临床营养及护理管理课程。

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对接。 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商讨,按照专业基础课“必须、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减少重复内容。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进行有机结合,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对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证)的范围做了扩大,增加了其他职业技能如育婴师、公共营养师等的培训, 让学生通过培训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求职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89%,一次就业率在94%以上。

教学方法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对接。 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具体情况,针对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运用“案例式”“情景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理论与病例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自学与作业相结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对接。 围绕高技能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实习的“三段式”,创新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在第二学年安排学生早期临床见习,使专业课与见习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加大投入建设教学基地。根据护理专业设置情况和学生职业技能特点,先后与西安第一医院、解放军323医院、兵器工业521医院等13家医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基本满足了护理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

教学过程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对接。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人。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医学护理系狠抓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了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如课表编制、教学场地、教师安排、教学大纲的制定、授课计划的编制、教案的书写、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日志的填写、作业批改、组织考试和成绩分析等环节,严格了调课、停课、补课审批程序。在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确保了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为人才质量的培养提高了保障。

(作者:佚名 编辑:宣传处)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