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于10月27日——2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办方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副理事长、我校自动化教研室张彤研究员参加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大机动飞行器预测与拦截的算法模型探讨。
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每年举办一届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作大会报告,与到会的专家学者面对面研讨,广泛交流,开拓思路,可以及时了解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成果。该学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和平台。本次会议录用的104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年9月专刊上,共分为7个专题:算法和方法研究、现代通信与网络设计设计及应用、雷达和水声信号处理及系统设计、卫星通信设计及应用、图像信号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基于FPGA和DSP芯片的系统设计和应用、测控及其他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
本次会议上共有大会报告12篇,分会报告26篇。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许超教授报告:基于特征图的卷积神经网络压缩研究,清华大学孟宪元教授报告:为智能应用的异构多核处理FPG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东凯教授报告:GNSS反射信号海洋遥感探测应用案例,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应怀樵教授报告:人工智能(AI)推动“软件制造(一切)”的大智慧(AI+)时代到来,北京理工大学赵保军教授报告:深度学习训练收敛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曾涛教授报告:新体制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西北工业大学黄建国教授报告:水声通信技术及其性能评价;等等。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副理事长、我院自动化教研室张彤研究员参加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大机动飞行器预测与拦截的算法模型探讨。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是在邓小平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思想后于1993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简称 “中高会”。学会的发起人是王大珩、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旨在建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型法人社团。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中心任务是促进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立二十多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温家宝为中高会题词“为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而努力”,宋健题词“大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化,为科技兴国做贡献”,路甬祥题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高科技产业化”。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学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高会下设9个分支机构,其中“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是在中高会的领导下经过六年的申请和筹备,经中国科协批准并于2012年2月17日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登记证书号:社证字第3534-8号),于同年12月15日在北京理工大学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顾问:工程院院士郭桂荣、毛二可、李衍达、倪光南,中科院院士李启虎、侯朝焕;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院长龙腾教授,常务副理事长:曾义芳教授(兼特聘秘书长),秘书长:张笈,副理事长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