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举办学术报告会

更新日期:2021年09月28日 08:46 信息来源:理学院 作者:韩靖卜 杨瑞 编辑:苏文


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不断培育高层次学术成果,9月24日下午,理学院于图书馆303举办了研究生导师学术讲座,特别邀请周晓华副教授作“中子管靶流成分的理论分析”的学术报告,理学院电子信息研2102班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会上,周晓华副教授就中子管产生中子原理、中子管应用技术简介、目前存在的问题、离子源结构模拟优化、中子管靶流成分分析、中子管产额极限分析、新型离子源实验七部分对中子管靶流成分的理论分析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引入了潘宁离子源的结构、仿真模拟以及结果,运用流体力学模型,从离子源内最优长宽比、磁场、压强、锥形几个方面对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图像中得出结论,离子源直径和长度比以及磁场强度都存在最优值,此时电子密度达到最大。接着对中子管靶流成分和中子管产额极限进行分析,单原子离子占比最少却对产额贡献率最大,单位靶流的产额能反映中子管的综合性质,从新型离子源实验中,得出用正高压引出负氘离子,单位靶流高,但总产额低。最后用直观的视频展示了分别用氩气、空气电离的实验现象。

此次学术报告会伴随着满满的干货分享落下帷幕,周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使同学们对于“中子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极大的启发与鼓舞。学院将继续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提升科研能力,助力学术成长。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