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产业认知与创作根基

更新日期:2025年03月28日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 作者:王斌 编辑:吕钦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短剧创作卓越班在新学期伊始展开了为期一周的"理论筑基"强化训练。本次课程体系以"双轮驱动"为设计理念,一方面构建完整的短剧产业认知框架,另一方面夯实创作方法论基础,为后续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中,卓越班创新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一方面邀请业内资深制片人、平台运营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解析短剧市场发展趋势与内容创作规律;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西安丰行文化公司拍摄基地,通过"现场观摩+岗位体验"的方式,完整参与从剧本围读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实践。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创新构建"四位一体"短剧教学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教研室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专业优势,将短剧产业链各环节融入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块:一是产业认知模块,王斌老师基于西安"短剧之都"的产业优势,通过"市场数据+实地考察"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分账剧盈利模型,为学生们搭建起对短剧行业的全面认知框架。二是创作实践模块,专注于“叙事结构设计”的教学,将传统三幕剧结构解构重组,使学生掌握了"5分钟讲好故事"的黄金法则,并详细讲解钩子理论在短剧创作中的应用技巧。三是用户研究模块,陈艳艳、刘佳老师则从“用户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短视频用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引导学生从用户视角构思创作,同时传授情绪峰值曲线等实用工具,以增强短剧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职业发展模块,鲁佳彤老师的职业规划课程,将短剧行业所需的编剧、导演、运营等岗位能力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一创新教学体系,标志着传媒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理论筑基-实践强化-产业对接"的闭环培养机制,卓越班已初步构建起短剧创作人才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学生们不仅系统掌握了短剧创作的核心技能,更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