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能书院:全面深化“三全育人”

更新日期:2019年04月12日 信息来源:允能书院 作者:常晓娟 编辑:苏文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它是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六个协同”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建设与文化营造相协同。全校师生凝聚育人共识,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增强“三全育人”理念支撑。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目标,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学校领导联系学院、书院机制,实现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营造浓郁氛围。依托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打造“一院一品”等师生综合素质类精品项目,举办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及教师节等主题活动,加大优秀教师、辅导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力度,以建校25周年为契机深度开发校史文化资源。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各类课程协同效应,努力增强“三全育人”课程体系支撑。一是优化教学课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让课程讲出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创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推进“组合”式教学,让专业课程讲出“思政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二是整合优质资源。形成集专题教学、实践教学和尔雅网课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课程体系,打造“一师一优课”,立足学生实际,尝试“翻转课堂”,增强实效性。三是开展“形势与政策”备课大练兵说课比赛,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须具备的“六要”和思政课教学要做到的“八个统一”展开观摩,对于当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切实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以及针对性、实效性。

实践课堂与网络课堂相协同。学校围绕学生成长诉求,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三全育人”平台支撑。一是创新育人模式。推进书院制改革,通过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博雅教育、朋辈辅导、党建进公寓等方式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颁布《西京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依托“学工系统”和“易班”推行“第二课堂”成长记录单。二是打造育人载体。推进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化和信息化建设,开展“西京学子母校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拓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载体,加大“青马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训培养。成立“民办高校党建研究所”,完善党校学员培养力度,优化学生网络思政内容供给,成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推动网络育人载体建设。

教师德育与教师育德相协同。学校大力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有力增强了“三全育人”师资支撑。一是纳入评聘体系。将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纳入学校教师考核体系,在教师招聘、考核、晋升和评奖等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选派教师赴新加坡学习深造,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培养“卓越教师”。二是实现教学相长。为全校400多个教学班配备学业导师,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专业教育、学风建设、竞赛辅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选拔优秀教师组建科研平台,引领青年高层次人才投入育人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中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相协同。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改善队伍结构,畅通发展渠道,有效增强了“三全育人”体系支撑。一是队伍构成多元化。建立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转换机制,健全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大辅导员带班津贴、学生党支部党务干部津贴激励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队伍发展多元化。制定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案,探索建立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激励机制,通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海外研修、学生工作课题研究、辅导员精品项目孵化等多种方式,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提供多重路径。

学院第一课堂与书院第二课堂相协同。针对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院与书院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探讨在立德树人目标引领下,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监控、学科竞赛、实践实训、班级活动、学业辅导、创业就业指导等工作计划和措施,积极探讨如何通过协同教学、协同学习、协同管理等策略,深入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