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发的设备突破了传统检测难题,将二维、三维检测结合,实现了对物体的全面检测,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做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10月22日,郭思羽在实验室介绍自己参与研发的设备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前不久,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中,西京学院郭思羽团队项目《明察秋毫——国内首创基于光度立体成像技术的工业机器视觉检测仪》,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国家级银奖,实现该赛事获奖新突破。该项目中的工业视觉检测仪能够精确捕捉半导体等物体表面的极微小细节,极大的提高了缺陷检测的精度,同时优化生产流程,简化部署。这一技术在工业机器视觉检测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上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郭思羽是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从刚步入大学开始,她便对人工智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在兼顾完成自己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入了学校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而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进行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创新思维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三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等荣誉。去年11月,她积极报名加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组,并以优异的表现成为项目负责人。
万事开头难,郭思羽在项目初始阶段便遇到了难题。“最初我们把实验室研制出的样机拿到企业产线去试用,发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设备无法应对待测物材料性质的复杂性。”郭思羽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郭思羽团队不断地调整设备、走访企业、做市场调研。他们在碟形光源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光谱光源,通过特定的算法,让设备根据不同的检测材料自动选择合适波长的光,从而实现对各类产品自动检测的最优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努力才获得的。郭思羽团队每一次对设备改进后都要拿去企业检测应用,发现问题后再回到学校实验室继续改进。“我们不断地往返于企业和学校之间,改进调试上千次,只是为了把产品做得更好。”郭思羽说,“我们会研究企业生产线上产品的数据,收集工作人员对检测的需求和在操作流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再通过与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对比,最后再不断地做实验进行改进。”
从校赛到省赛,再到网评阶段,最后冲刺进总决赛,在备战的日子里,郭思羽团队的小伙伴们全身心投入,经历全方位磨砺,历经无数次的挑战与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临近总决赛,我们对作品还在进行不断地优化,经常会忙到凌晨2点,这对我们来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一种不小的压力,但最后我们还是顶住了压力,顺利地完成了比赛。”郭思羽说,“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如果没有老师前期的技术铺垫,我们也不会想到和做到细分的领域。”
作为这个项目的领路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整个项目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老师们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等时间对参赛学生进行精心辅导,亲自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车间开展实践。“同学们历经1年的系统性强化训练,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团队协作、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刘哲教授说,老师们尽可能地给同学们创造去企业实习的条件,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也希望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今后做到更深入地研究。
目前,该项目已投入市场并得到应用,他们团队所成立的公司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这对于郭思羽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舞,更是对她努力和付出的肯定。“这次大赛只是一个里程碑,而不是终点线。我将以在大赛中收获的宝贵经验为起点,今后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做好由学生到社会角色转变的准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青年人的力量。”对于未来,郭思羽充满信心。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神禾塬顶,潏河之畔,西京学子的创新力尽情奔涌。学校在本届大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以及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创下佳绩,斩获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12项、铜奖18项。优异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学生创新能力与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体现,更是我校教育教学成果的生动诠释。备赛工作自去年11月份启动以来,教务处科学谋划、开拓思路、精心准备,全方位提升项目质量;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积极动员、协作联动、整合资源,为项目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校领导多次慰问参赛师生,并亲临实验室听取项目汇报,对赛事进行指导打磨。校长任芳教授指出,项目要紧跟国情政策,瞄准国内科技产业痛点问题,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推动科技产业全面国产化。针对备赛项目师生,副校长王正斌强调,要增强信心、勤学苦练、善学巧练、通力合作、调适状态。
为确保参赛项目质量,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扎实指导赛事推进,邀请了2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大赛专题讲座、报告等80余场。邀请校内创新创业导师下实验室指导项目10余场,全面提升了参赛项目质量。带队教师、西京学院实践教学科科长刘学通表示:“今后我们不仅要在传统优势项目上持续发力,还要挖掘一些新的优质项目,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我们将继续秉承育人初心,通过大赛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