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每名职工都是学校主人,学校的发展靠大家建言献策!”4月9日下午,董事长任万钧在西餐厅举行接待日活动,和教职工探讨工作、生活、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董事长说:“学校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学校有两万多名师生,校园大,人数多,老师的想法和建议有时很难被听到。我们设立接待日,通过随机抽取报名参加的老师,就是想及时听取和解决广大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完善体制,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更好的促进学校发展。”
接待日期间,来自机电技术系的杨宏才、外国语学院的杨玉明、理学院的黄玲、会计学院的殷雪松、商贸技术系的马公彦、创业书院的赵晓华等老师分别围绕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引进、院务委员会人员构成、教师培训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董事长不时询问,仔细做好记录并一一解答。
有老师认为,当前,家长和学生长期将职业教育作为升学的最后选项,导致高职生生源质量不高,希望学校能优化招生专业设置。
董事长说,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本着让老百姓受益的原则,学校将继续坚持“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做强、做好精品专业,积极推行“双证书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一两门职业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更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社会培养人才。

有新聘博士认为自己在讲授新课时缺乏教学经验,希望学校加大对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董事长说,大学激烈竞争的实质是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要有优秀的教师。学校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传帮带”活动,并于每年寒假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小班化集中培训,促使一批新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将主要精力凝聚在每一堂课中,我在早年提出教师上课教学的“三五”规范,即三项原则:方向性(教书育人)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性原则;五个规范:组织教学、承前启后、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布置作业。“三五规范”要求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理论扎实、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有老师建议学校应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国家“2025装备制造”的背景下旺盛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董事长说,实习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助推器。学校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展社会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实训教学,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尽早接触行业,积累经验,针对校内外实习场地不均衡的问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实习实训场所建设,力求实践教学与企业就业“无缝对接”。
有老师希望从制度层面推动书院学生遴选工作,完善遴选机制,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挥特色书院的育人机制。

董事长指出,书院制建设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希望各个书院进一步凝练特色,寻求突破、扩大影响,充分发挥书院和专业学院的作用,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对学生实施课内外联动培养,引导学生成为志向远大、知识全面、自立自强、作风优良的合格人才。
董事长指出,经过全体教职工长期的团结奋斗和努力拼搏,学校发展向好。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徳树人根本任务,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巨资改造了图书馆、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工程舫、实验室、体育馆、运动场、聚贤广场、璞玉楼餐厅等,为师生精心打造了优雅大气的环境文化,营造了优美舒心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董事长希望,大家时刻关注学校发展,人人参与到学校建设当中来,为自我发展、学校发展不遗余力。同时,他表示,未来几年,学校还将加快教师住宅、中小学等教师普遍关心问题的步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暖心留人环境。

走出接待日活动现场的瞬间,马公彦老师说,现在学校发展很迅速,自己来校17个年头,看到学校变的越来越好,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董事长接待日为职工提供了一个新的诉求平台,是反映职工呼声的“连心桥”。学校领导以身作则,俯下身子,走近职工,倾听来自职工的声音,在点滴的工作中把“以人为本”体现的淋漓尽致,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开放包容、严谨治学的氛围,同时也希望学校将“董事长接待日”一直办下去,让教职工体会到学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