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信息来源:通识教育中心 作者:贾风珍 编辑:尚磊


编者按: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通识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围绕通识教育这一战略主题,融传授知识、培养人文与通识素养为一体,构建“立体型、联动化、交互式”的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命题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构建完善的体制架构和运行制度,实现“三提高”,即提高学生的人文与通识素养、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

以课堂教育和成效检验为基础,提升人文情怀道德修养

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离不开课堂教育,学校将通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了不低于14学分的选修课要求,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重点建设一批核心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有效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中心对我校通识课程建设进行科学规范,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分层次设置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中涵盖了“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与创业”、“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等8个类型,同时充分利用尔雅课程平台在线学习,着力打造一批教学效果好的通识类核心课程。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大学精神的塑造;以支撑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形成学科交叉、层次多样的模块式课程群;注重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多采用交互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将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以阅读经典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通识教育中心在面向全校各专家征集推荐书目并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通识教育中心反复研讨,最终形成推荐阅读书目,涵盖文、史、哲、社会科学、艺术与自然科学

等相关领域适合通识教育的经典著作60本。通识教育中心全方位、多举措致力于“营造书香校园,构建阅读文化”的实践。

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翁建定表示,希望西京学子们通过阅读从柏拉图到卢梭,从孔子到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著作,与伟大心灵对话,击破心中的冰河,开启思想的大门。

正如教育家艾德勒所说,经典著作是人们公认的迄今为止所积累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智慧的宝库。阅读经典能带给读者审美的享受,经典著作在语言和内容上所蕴含的丰富美学元素,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读者的思辨能力,阅读那些超越历史、超越文化、超越民族的伟大作品,是对智性的挑战与考验,对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阅读经典还能让读者与伟大心灵邂逅,通过阅读寻找存在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

以西京大讲堂和经典导读为载体,引导学生广参与深体验

西京学院通识教育中心积极实施“大学生人文素养与通识教育提升工程”,形成了以“西京大讲堂”、“西京经典导读”、“西京阅读沙龙”为代表的校级讲座品牌,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帮助西京学子积蓄人文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与通识素养。“西京大讲堂”已举办10余期,邢小利、厚夫、常智奇、程海等名家大师先后登上讲台。“西京经典导读”、“西京阅读沙龙”每周都与西京学子面对面分享与探讨经典与人生。

文化素养与通识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形成特色

学生普遍认同,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校大力开展文化素养与通识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明确人生目标,树立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通识教育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以有益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反思自我、思考人生、提升修养的机会。

依托教师资源,提升文化素养。在学校的组织下,很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走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讲台,形成一批依托专业学科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和专题讲座。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