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科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鼓励工科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是提高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机电工程系响应学校号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科技竞赛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将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等专业技能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科技竞赛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赛促学,培养重点
机电工程系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和贯彻以赛促学的重要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竞赛的学生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组成参赛队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真正把学生第一课堂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近几年机电工程系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以毕业设计作品为基础,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2013年机电系就规定,凡指导毕业设计的老师至少有一件实物作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激发创作灵感和设计才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加强各学科建设。在制作毕业设计实物过程中,分析对科技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对基于科技竞赛的工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改进措施。历届学生制作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也获得了大量实用性专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以专业实验室为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团队。
机电工程系拥有全校最多的专业实验室,各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种类多,项目广。以专业实验室为平台,建设自己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应用强的学生。机电工程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加强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国际项目合作,比如与美国卡梅隆大学合作建设“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机电工程系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好的学术环境,改变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团队协作能力差的现状,缓解人才结构和社会需求不合理等矛盾。所以,创新教育方式,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推进院系学风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