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
同质时代大突围
——西京“新二本”解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大大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同时,许多高校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高校学科专业上追求“大而全”,人才培养上,培养模式同质化,结果导致“千人一面”。
“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教授指出,“当前,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讲,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这样的真知灼见,任万钧带领西京学院从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全身而退,从适应人才市场新需求出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成功实施“同质化突围”。就此,日前,我们走访了西京学院。
朴素愿望:办工科为了好就业
西京学院走规模化发展“工科兴校”路子,是从2003年以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一批工科专业开始的。任万钧说,“走‘工科为主’的路子一是全国民办高校大多都是文科学校,办工科的为数极少,我们办工科就是在学科上‘差异化定位’。 二一个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工科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工科专业学生好就业。三呢工科是研究机械、建筑、汽车等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我个人大学期间是学工科的对此情有独钟。”
“办工科不是简单的设置几个工科专业的问题”任万钧说,“按照教育成本来讲,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费用很高。”据了解,西京学院在陆续建成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中心、汽车工程中心、现代物流技术中心等大型校内实训场所和180多个实验室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建成了校外大型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就超过了1个亿,除了大型实训中心外还有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80多个。
适应需求:兴办应用性本科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学术型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更要培养懂技术、动手能力强,能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西京学院的“新二本”走的就是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路径。
办学秘籍:脑子要活质量要高
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说,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办好民办高校关键就是“脑子要活质量要高”。脑子活就是要有开拓精神不断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质量要高就是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具体而言,办学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性专业人才,以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发展。
培养目标:一、二、三、四
随着民办高教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步由对上大学机会的需求,转变为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差异化教育培养的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私立教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西京学院确立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求学生拥有一项专长,掌握外语、计算机两项基本技能,练好书法、写作、表达能力三项基本功,具备'诚、健、博、能'四项基本品质”。
具体来讲,西京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是“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西京学院教学副校长门向生教授说,“应用性本科比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知识面宽,知识基础要好,从而实现毕业生就业有 ‘出路’升学有‘门路’”。
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并进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西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贡献率、群众满意率。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鲜明特色在于使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既降低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风险,又追踪了企业对口录用的实际需求。宁波市鄞州区人事局局长张培民在西京考察时说,“我最看好的是西京学院学生比较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实用技术”。
学术科研:引领未来发展
莎士比亚告诉过我们:“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术教育,我们讲的服务市场、适应需求,也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的 ‘模仿适应’”任万钧说,“作为本科学校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最前沿的应用研究,把最新的成果、技术理论,甚至 ‘技术理想’教给我们的学生”。
科研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支撑条件,是构筑产学研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京学院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带动学生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带领与企业所需技术的相关专业的高年级的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加强与地方企业联系的紧密度,进一步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的渠道和方式,让学生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实践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
大学氛围:坚守精神和使命
温总理一直在提,大学教育要“仰望星空”,其实是要求我们关注未来。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大学承担着承载和发展文化以及吸收先进文化的使命。未来的西京大学也必须要坚守这个使命。
办一所本科大学也要有氛围,一种活泼、纯洁、高尚的氛围。西京学院能给你的不仅是让你走出“就业的困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是学院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学院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考,培育并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院组建有数学建模协会、文化创意设计协会、红楼梦研究协会、机器人研究会、led生产实践组等近百个社团,号称“百团大战”,积极繁荣校园文化,推行“学以至真、工以至善、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鼓励师生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和学术服务活动,以造就有服务社会胸怀和奉献精神的人。
西京学院精品二本专业推荐
(院校代码:8040)
2010年学校22个二本专业,1547个二本计划(文科447个,理工科1100个)在陕西全面投放在第二批本科录取。凡二本线上考生平行志愿A志愿填报我校,学校确保录取。
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招生代码:06)
师资:该专业拥有专职教师20多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18人。多名教师主持或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的研究项目。
实验室建设:该专业自建西安西京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西京学院机电工程系LED厂2个实习基地,和6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并拥有数控工程实训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加工中心车间等实训中心和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
科研:2009年以来,已出版11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就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就业企业为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铁12局、西飞集团、宝鸡机床厂、陕西化工集团、西安航空制造有限公司等。
★土木工程(招生代码:12)
师资:现有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 6人、工程师6人,初级职称4人;62.5%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另外,还聘请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宏教授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客座教授。
实验室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已建成建筑工程训练中心,拥有8个实验室。
科研:该专业教研室2009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出版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实习就业:本专业与“陕西中辉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诚信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首届毕业生全部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艺术设计(招生代码 艺术文:04电脑艺术设计方向、05装潢艺术设计方向、06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艺术理:03电脑艺术设计、04装潢艺术设计)
师资:艺术设计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2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4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14人。并聘请全国著名美术大师、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教授为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省级高职高专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谢登喜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担任专业学科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建设:该专业拥有平面设计实训室、苹果电脑机房、艺术设计制作室、摄影摄像室、丝网印刷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有9个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出版、宣传、广告设计、建筑设计、专业院校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及教学工作,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
重点建设专业
★工程管理(招生代码:14)
师资:该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4人。
实验室建设:该专业现有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CAD实验室、工程造价实验室、建筑模型展示室、结构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和建材研究所。
科研:该专业教研室2009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教研室正积极申请《土木工程制图》省级精品课。
实习就业:该专业与“陕西三建”、“中海地产”等多家建筑公司签订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学生毕业前可在该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岗前培训。
★自动化专业(招生代码:09)
师资:现有20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名。
实验室建设:有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自动检测与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
就业与深造:2009届毕业生中10多人考取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6人次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广茂达杯机器人大赛中,两组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会计学(招生代码:文史 06,理工 16)
师资: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7人。
实验室建设:拥有教学实验设备213台,总价值93万元,拥有用友ERP专用大型实训课室,配备会计电算化和各种财务软件,建有模拟银行、模拟报税室等实训场所。
科研:该教研室教师2009年共发表核心论文10篇,完成中国审计学会项目1项,另取得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编写教材2本,其中《财务管理》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称号。
实习就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大唐芙蓉园、陕西天正集团、浙江钱江摩托集团等单位,就业率达93.1%。
★国际贸易(招生代码:文史01 理工 01)
师资: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8人,中级职称 13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3人。
科研:2009年该专业教研室出版教材4部,完成省级课题2项,部级课题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篇,EI在检论文1篇。
学生获奖:该专业学生获得国际级竞赛2项,获亚军1项、银质奖1项;国家级竞赛11项,分别获金质奖1项、银质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入围奖4项。参加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毕业生10多人被名校录取。
★电子信息工程(招生代码:10)
师资:该专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5人,助教2人。教师中博士2人,硕士8人,约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1%。
科研:2009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含SCI索引1篇,EI索引2篇);出版教材2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
实验室建设:现有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和“陕西先通网络技术学校”等2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前可在该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岗前培训。
学生竞赛:在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10人参赛,2人次获省级二等奖、3人次获省级三等奖;在第五届ITAT就业技能大赛中,40人参赛,进入复赛9人,优秀奖1人。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招生代码:13)
师资: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讲师6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1名。
科研:2009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得财政拨款科研经费23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
实验室建设:建有10000平方米的汽车技术中心,有实验实训设备260组(套),有奔驰、奥迪、富康、尼桑、奇瑞等一批进口、国产轿车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拆装学习。
实习就业:与陕西恒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技术及装备水平先进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7%。
★电子商务(招生代码:理工 17 文史07)
“蒲公英班”是由西京学院经济系、西安铭创网络公司、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实习实训学习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直接参与工作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企业IT基础应用(商业实战)、网上店铺运营、企业文化、创业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办学模式:教学班采用“2+0.5+0.5”办学模式——学生用两年时间学习基础技能和专业平台技术的训练,第五学期由企业在校内进行项目实战实训,第六学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由学校专业理论课老师讲述理论知识,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经理讲授实践课程,学生通过构建各自的网络实践平台锻炼实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