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我校办学历程

更新日期:2019年10月18日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袁创 编辑:尚磊


编者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京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日前,中国教育电视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新中国教育地图》之陕西篇全面、客观地报道了西京学院办学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摘录:陕西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有过大唐盛象、丝路繁华,也曾黄沙漫天、困顿贫穷。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陕西的教育资源同样十分贫乏,全省大中小学为数不多,大学仅有三所,而这一切在1955年发生了重大转折。1955年4月6号晚,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彭康接到电话,党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入火热的建设高潮,一所拥有60年历史和5000多名学生的高校,一年之内从上海搬到西安。而就在1956年这一年,陕西的高等学校发展到了13所,学生由2272人发展到22333人,增加了近九倍,越居全国第7位。此时的陕西已经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交大西迁,上万人的命运由此改变,新中国的西部重振开始了新的起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陕西高校不断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时候,另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陕西萌芽。

任万钧:那个时候,中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受高等教育仍只有4%,当时美国是44%,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让国家民族强盛起来,所以我决定办教育。

1994年正如一批交大人,肩负时代使命,投身西部建设毫不犹豫一样,当过老师、开过公司,时年53岁的任万钧拿出全部积蓄,并把自己的住房抵押贷款,投身西京学院的创办。

“开始的时候极其困难,我开了一个座谈会,百分之百否定,说你办不起来。我想如果我赔了,这所学校能成功,它永远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也值得”。当时的陕西省民办高校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租用校舍,而任万钧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任万钧:自己盖房子,果不然,我办起来生源非常好。第一年招生招了一千多人,第二年就来了五千多人,第三年就爆满了。2000年的时候,几万人在学校,我那个校园只能容纳一万多人,最后我把其他民办高校叫到我学校招生,我给一个学校3000人。

摆脱无自有师资、无自有校舍、无发展资金的民办教育的“三无”局面的西京学院和其它民办高校一样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当时,陕西涌现出一批民办高校得到社会认可,甚至被称为“陕西现象”,引领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千千万万曾经面临无学可上的孩子们提供上大学的机会,几经迁校扩建,今天的西京学院占地已经近1749亩,而为了学校倾尽全部,经历过两次癌症的任老仍有一个信念,将学校建设成高水平大学。

2011年西京学院成为首批获得民办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格的五所民办院校之一。

任万钧:我们招收和培养专业硕士人才是充分考虑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任芳:他对学校的这种执着是一般的人很难达到的,我们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从外延向内涵转型,2013年我接任校长的时候已经有很好的内涵发展的基础,它也到了一个发力期。

近几年,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大规模高层次人才引进,西京学院又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获批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2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如今有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其中博士300多人,学校还建起了专门给特区博士居住的特区楼,师生在学校随处可以感受到幸福,而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和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也在为当地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