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10月21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西安鼓乐进校园专场演出在我校举行。何家营鼓乐社和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齐聚一堂,联袂为千余名师生掀开西安鼓乐神秘的面纱。

演出开始,我校鼓乐研究所所长王雯雯老师主持并介绍了西安鼓乐谱,普及了西安鼓乐的乐器知识,并通过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现场教授同学们诵读西安鼓乐俗字谱,现场同学热烈响应。

王雯雯老师介绍西安鼓乐

开场曲行乐《番调》

何家营鼓乐社、西京鼓乐社、法国留学生同唱韵曲《园林好》

演奏双云锣尺调《引令》
随后,何家营鼓乐社的艺术家们、西京鼓乐社的学生与法国留学生同唱韵曲《园林好》《江南春》,赢得了阵阵掌声。

何家营鼓乐社演奏花鼓段《霸王鞭》

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演奏《唢呐皮》《将军令》

顾景昭演奏《斗鹌鹑》

合作演奏《圣寿乐》
何家营鼓乐社与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演奏了多首传统曲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景昭演奏了两首自创曲目《斗鹌鹑》《庆丰收》以及合奏《圣寿乐》曲目将演出带向高潮。
据王雯雯老师介绍,最后一曲合奏作品极为难得,因为历史和地理原因,加上两个乐社的曲调、演奏风格和表演方式迥然不同,所以此次合奏对西安鼓乐发展创新具有历史性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马国良表示,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第十次文代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文化自信,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为传承对象成立了西京鼓乐研究所、西京鼓乐社。此次演出活动充分发挥我校优势,经过精心设计,运用讲座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使现场师生既了解了西安鼓乐,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据悉,何家营鼓乐社距今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相传曾是唐朝“安史之乱”平叛大将军郭子仪的偏将何昌期将军的军营和庄园旧址。何将军晚年常与名仕杜甫、郭广文郊游,同时组织鼓乐社演奏唐代盛行乐曲。因此,奏乐之技在何家营得以世代相传。现在保留下来的大唐开元五年间手抄乐谱记录的乐曲,就是唐代的宫廷音乐,足见其渊源久远。在演奏风格上,既保留了宫廷音乐曲雅清幽的色彩,又具有民间音乐质朴浑厚、高扬壮丽的特点。
周至南集贤鼓乐源于楼观台下的集贤镇,集贤鼓乐属西安鼓乐道、僧、俗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623),周至南集贤分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因终南山风景秀丽,沿途山水屈曲蜿蜒,皇族常来此游玩、狩猎,闲时由西社人奏乐,传留下盛唐歌舞。“安史之乱”时,宫廷乐队逃往此地传授乐曲。古老的宫廷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朴典雅、音韵独芳,使人听之如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多年来,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一直致力于西安鼓乐的传承及推广。2002年11月应德国柏林音乐之友协会邀请参加“第十五届传统与现代音乐节 。2015年9月,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与中国民族乐团在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同台演出。2017年9月在新加坡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周年并演出。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鼓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