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网讯:暑假以来,西京博物馆紧紧围绕展陈优化、公共服务与提升建设等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多项重点工作,不仅顺利完成库房改造与展陈更新,还通过丰富的研学活动和线上线下传播,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展陈与环境双提升,文物“活”起来。博物馆以文物保护为首要任务,暑期重点推进库房改造与整理专项工作,在我校工程建设部的有力推动下对原有文物库房进行全面归整与升级改造,新增柜架及安防设施,实施文物分类整理和数字档案建设,提升文物保存安全性与研究支持能力。安装LED显示大屏,打造多功能展厅,成为开展多种学术交流与二课活动的基础空间。

展陈方面亦有焕新之举,更新部分展柜文物,增加陶器、金器等多时代馆藏精品,多件文物系首次亮相;全面更换展签,增补文物背景故事与外文翻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文物历史价值,贴合不同年龄、国籍观众的观展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展厅推出关学学人碑刻墓志专题展,生动展示关学读书“变化气质”文化价值与传统金石学的魅力。

研学服务提质扩容,文化传承显活力。依托丰富馆藏与平台资源,西京博物馆暑期研学工作成效显著。成为我校“一站式研学基地”,加入“陕西省研学实践教育协会”理事单位,标志着其研学服务迈入标准化、系统化的新阶段。博物馆相继接待浙江、江苏、陕西等多地研学团队,累计服务人数逾千人次,通过实物观摩考察与传统技艺体验,世界非遗长安古乐的魅力,助力青少年深入感受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同时,博物馆启动志愿者纳新准备工作,计划在新学期吸引更多西京学子加入文化志愿服务,让文化传承从“馆内”延伸到“校内”,夯实青年文化传承基础。

线上线下协同传播,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为突破时空限制、拓宽受众覆盖,西京博物馆持续加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线上公众号和视频号连续推送文物故事、科普知识与活动回顾。馆方积极推进文物高清拍摄和讲解视频录制工作,为编撰《博物馆文物图册》积累素材,并由专业讲解员出镜,从工艺、用途与历史背景等角度通俗解读文物。这些视频后续将通过多个平台发布,让厚重历史以更轻盈的方式触达更多观众。

着眼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多项基础工作有序推进。整理历年工作日志,完整记录博物馆发展历程;《博物馆文物图册》编撰进展顺利,已完成首批拓片与石刻的命名及图像采集工作。
西京博物馆将以“一站式研学基地”为依托,结合展陈更新与传播成果,持续优化服务、丰富活动,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公众,进一步彰显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展示我校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