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28日 16:49 信息来源:党委宣教部 作者:清风 王侗 编辑:尚磊磊


西京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全员育人:构建“人人皆是思政师”的育人格局。明确校领导、教师、行政人员、后勤员工等岗位育人主体职责,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讲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上好立德树人这个关键课程,专业课教师抓好课程思政,行政管理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后勤员工全力做好服务育人,全体教职工在管理和服务中履行育人职责,实现价值引领。制定实施《西京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清单(2025—2029年)》和“三全育人”工作负面清单,强化“三全育人”主体责任。印发实施《中共西京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引。召开西京学院第二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举办落实“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论坛,通过学习互鉴交流工作经验、拓展育人思路、凝聚育人合力。制定《西京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评选表彰了近三年包括“三全育人”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极大激发了各部门各岗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过程育人:实现从“入学到毕业”的思政教育闭环。形成“入学—在校—毕业”的全过程思政育人链条。入学阶段重在引导。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参观党史教育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校史馆、开学典礼第一堂“思政课”等活动,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和适应性指导,为大学生涯奠定基础。在校阶段主抓养成。围绕“五育并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践行“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和本领;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基地、乡村一线,深化国情认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学业预警、心理干预、就业指导等精准服务机制,及时解决学生成长困惑。毕业阶段强化担当。制定实施《西京学院就业教育实施方案》,举办各类就业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全方位育人:构筑“课堂+校园+社会+网络”思政育人生态。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课堂+校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全方位育人,深入推进家校社合作,形成同频共振的育人生态。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落实课堂教学、校领导讲思政课、各级领导听课等制度,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创新大赛、每学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等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教师获2024年度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特等奖,学生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2项。会计学院三名同学组成的“启明”队在第十二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建设书香校园。坚持以文化人,充分发挥校史馆、党史馆、西京博物馆等“六馆一中心”及22个楼栋文化长廊和“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开展劳模大讲堂、“西京思政讲坛”、“行走的思政课”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文化场域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学校获评陕西省“一站式”社区A级建设单位。构建校社联动“实践育人共同体”。用好与政府、企业、社区共建的400多个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长才干。2025年暑期155个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青年学生在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接受锻炼、增长本领,彰显青春担当。筑牢网络育人阵地。统筹用好校内网络育人资源,在学校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网络思政专栏,举办“樱花网络文化节”“优秀网络教育作品展”等活动,打造“西京师话”“榜样的力量”网络文化品牌,让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

——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育人成效。进一步明确本部门、各岗位育人职责,将三全育人纳入教育教学督导体系,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长效监督机制,通过日常性检查、巡查、督导措施,加大对各职能部门育人职责落实监督,强化问题问责和激励与约束。强化对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人员的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培训,纳入入职、岗位考核、大练兵和寒暑假培训之中,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以创建榜样典型示范为抓手,建立“工作负面清单、问题通报整改、问卷调查与反馈、年终述职评价、榜样典型表彰”“五位一体”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建立育人长效机制。“十大育人体系”各牵头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育人成效。课程育人方面,发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作用,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认定课程思政示范课94门。科研育人方面,发挥学校科研优势,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构筑全方位、体系化科研服务与育人新模式育人。在第27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中,我校两支队伍参加“Aelos人形机器人挑战赛”,双双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实践育人方面,构建“思政+实践”“创新+实践”“文化+实践”“劳育+实践”四大体系,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候鸟日记”志愿服务队获“省级优秀团队”。文化育人方面,落实《西京学院节日主题文化实践教育实施方案》,推进“一院一品”建设,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造了升国旗仪式、知礼行孝、行健合唱团、“西安鼓乐”、“面花非遗”等具有西京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网络育人方面,形成“完善一套机制、培养三支队伍、打造四种精品、覆盖全平台”的网络育人生态。新华网客户端发布的《西京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 创新协同育人格局》等文章备受关注,浏览总量超过1000万次。心理育人方面,依托“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优势,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100%。管理育人方面,加强科学规范管理,深化“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建设,将育人成效纳入部门学年工作考核,师生满意度明显增强。服务育人方面,依托校内资源,开设“花田育人”“美食工坊”“花艺工坊”“维修工坊”等8个特色实践平台,截至2025年6月底,已累计开展146期技能培训课程,学生参与度高。资助育人方面,通过开展“励志讲堂”“感恩实践”“三秦资助 育见未来”资助育人素质提升等活动,加强思政引领,强化素质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受助学生责任意识。组织育人方面,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建设活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383个、建设单位46个,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一个堡垒,让党员先锋示范岗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育人无止境,步履不停歇。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落实好《西京学院贯彻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西京学子培养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