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引领产教融合 校企携手开拓数字商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更新日期:2025年04月04日 信息来源:商学院 作者:张艳 韩玉会 文小森 编辑:吕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桥梁,正迎来智能化升级的良好机遇。西京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与行业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优势,共同打造数字商务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为商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技术助力,营造沉浸式产教融合环境

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独辟蹊径,引入“元宇宙 + 教育”模式。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三维场景教学、全真业务模拟、智能数据分析”三者有机结合。学生能够以“数字商务顾问”的身份,在虚拟商业街区完成店铺运营、直播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的实训。企业导师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了“实战 + 实训”一体化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时,学院组建了由企业和高校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共同开展电子商务特色人才的培养工作。

阿里国际站供需对接就业与人项目立项证书

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各模块

此外,校企合作成果显著,连续三年成功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校企双方共建了覆盖数字营销、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虚拟仿真实践平台,设置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多个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机制革新,构建“双元育人”体系

校企双方打破传统合作模式的局限,构建了数字商务人才培养的闭环新路径。企业导师深入校园,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案例引入、教材开发和实践教育等教学环节,形成了“课赛证岗”四位一体、“实验 + 实战 + 实训”三阶递进的“双元育人”体系。

“课赛证岗”四位一体,“实验+实战+实训”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与竞赛的融合方面,学院以课程为基础推动竞赛开展,以竞赛为契机促进教学改进,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1 门课程 + N 个课程竞赛”“1 门课程 + N 个技能证书”的模式,扎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质量。校企合作成效斐然,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阿里巴巴国际站操盘官证书拿证率高达 95%。

同时,校企双方联合举办跨境电商专项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100 余个实习岗位,形成了覆盖数字贸易领域的岗位矩阵,促进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校企共建,完善数智赋能课程体系

校企联合发起“数字商务人才联盟”,吸引了行业头部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及培训机构的参与,形成了“校 + 政 + 企”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联盟构建了“学习 - 认证 - 就业 - 成长”的终身发展路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课程建设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加速智慧课程建设步伐,首批5 门校级智慧课程已立项,涵盖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及创新创业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块。智慧课堂采用“微课 + 移动终端”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和互动化。课前推送个性化预习材料,课中通过多屏互动、进阶练习和实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此外,学院还搭建了零代码数智慕课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创新大赛,同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和商业创新思维,形成了“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的培养闭环。

展望未来,树立产教融合创新典范

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秉持“产教共生”的核心理念,构建“虚实结合”的育人机制,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依托龙头企业资源,动态优化课程体系,围绕人工智能、跨境数字营销等前沿领域开发模块化课程群,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库,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深化校企协同创新,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实训基地及产业大模型应用平台,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闭环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商科教育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变。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构建的“数字商务人才培养新链路”,不仅精准满足了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的变革需求,也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在数智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西京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将继续深化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标杆,为数字商务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