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9月29日,至诚书院在7号公寓楼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品非遗雅韵·铸文化自信”非遗体验活动,七大非遗项目同台亮相,通过动态展演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活动开场,至诚书院“一院一品”项目——黄河阵鼓展演震撼登场。韩城黄河阵鼓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表演过程中,几十面锣鼓齐鸣,鼓、镲、锣紧密围拱配合,指挥者身姿矫健,时而飞身腾空,时而平地旋转,带领队伍形成“锣随鼓转”的壮观场面。那激昂的鼓点,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诉说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让围观的师生深刻感受到了黄河阵鼓的磅礴气势。

活动现场,中国火药字画展演区是最耀眼的焦点。非遗传承人刘麦成老师手持特制火药,以火药为“画笔”,在洁白宣纸上轻轻点燃。火药与纸张接触的刹那,金色纹路如绚烂星河迅速绽放,一幅龙凤“福”字画瞬间成型。那龙凤似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在火焰的跃动中翩翩起舞,引得在场师生纷纷发出惊叹。火药本是危险之物,却在刘老师手中化为创造美的神奇工具,完成了从危险到艺术的惊艳蜕变。这不仅彰显了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更凸显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勇于创新、积极传承的精神。表演结束后,刘老师还向师生展示火药字画的防燃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安全保存之法,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师生们围拢过来,仔细观察、踊跃提问,刘老师始终耐心解答。



棉絮画体验活动现场,在非遗棉絮画传承人张宝兰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们纷纷化身“艺术家”,小心翼翼地将棉花分层,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精心铺垫。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裁剪、揉捏、粘贴,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棉絮画作品便诞生了。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感受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妙。

非遗蛋雕体验活动同样备受关注。同学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先了解蛋雕的历史发展和制作技巧,随后拿起特制安全刀片,在蛋壳上雕琢象征着光荣与使命的少先队队徽。他们专注认真,虽然手法稚嫩,但每一刀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外,非遗项目陶埙的制作体验活动让同学们亲手触摸到了古老乐器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温度;木偶皮影展演区,非遗传承人李巧玲老师指尖轻舞,提线木偶灵动如生,时而腾空翻跃,时而低眉浅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非遗项目糖画制作体验活动中,传承人王广辉以糖为墨,在铁板上如行云流水般勾勒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引得学生们阵阵赞叹;布艺制作体验活动则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创意,让他们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布艺作品,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此次非遗体验活动,为师生们打开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全体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未来,至诚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