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大讲堂:“才娃”走进西京园分享柳青文化思想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21日 16:18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 作者:黄欢 编辑:吕钦


10月17日,柳青文化大讲堂(第二讲)在校图书馆201报告厅开讲,柳青《创业史》才娃人物原型刘田民老先生走进西京校园,与传媒学院学子分享了他眼中的柳青伯。

刘田民从皇甫村的历史、柳青如何在皇甫村扎根14年、柳青的文学成就、柳青对路遥陈忠实等作家的教诲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一直尊称柳青先生为“俺柳青伯”,尊称柳青夫人为“俺马葳姨”。他说俺柳青伯刚来皇甫村时留着长发穿着洋装西裤,和村民格格不入,村民见他敬而远之,第二天赶集他就剃去长发,穿上当地农民的服装,在赶集的人群中和当地群众分不出彼此,为了了解当地的习俗,他就挤在人流中认真观察和聆听。他一点文人的架子都没有,村民很快就把他当成自家人,找他聊天说家长里短,有纠纷了找他评理,他上午写作,下午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互助组处理各种大事小情,就这样在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直到受迫害被关进牛棚。柳青在皇甫村先后创作了三部小说、一部散文集,特别是他创作的《创业史》成为新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但是因为文革受迫害,再加上身体多病,他仅仅活了62岁,原计划写作《创业史》四部只写了两部,没有完成周恩来总理交给他的创作任务,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大遗憾。

刘田民饱含感情地说,俺柳青伯热爱人民大公无私,将《创业史》第一部所得16065元稿费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了当地政府用来建工厂修医院,又预支了第二部的5500元稿费给皇甫村拉电线、修桥梁,造福人民,而自己的孩子因营养不良一个个面黄肌瘦,他家的饭菜时常还赶不上当地村民。

在说到柳青对年轻作家培养上,他讲述了亲身经历的路遥的故事。他说路遥在年轻尚未成名前,先后到皇甫村来了四次,路费都是俺柳青伯掏的钱。路遥来后,俺柳青伯详细给路遥讲写作技巧,修改路遥的作品,路遥走时给他买车票,买路上吃的。所以路遥对俺柳青伯很感恩,在他的小说获得矛盾文学奖后,他第一时间到俺柳青伯的坟前来报喜。路遥在生命垂危前自感时日不多,在我的陪同下先后到俺柳青伯的住处和坟墓前长跪不起,各磕了九个头,以谢俺柳青伯对他的栽培之情。

在讲座最后,刘田民回答了学生的一些提问,和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最后他谆谆告诫新闻专业的学生们一定要多读书、爱祖国、爱人民,要像柳青一样为人民写作,做柳青文化思想传播的接班人。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