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西京学院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提振精气神,助力陕西“四个一流”建设。
提升内涵 学校跻身陕西“四个一流”建设行列
为配合国家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6年8月,陕西省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简称“四个一流”)建设计划。这是陕西省政府部门着眼陕西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提升陕西高等教育水平、推动陕西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的关键举措。
2018年4月24日,陕西普通高校“一流学院”遴选结果公布,西京学院获批陕西省“一流民办高校建设单位”。
2013年,西京学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提出二次创业,学校校长任芳指出:“二次创业就是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管理与教学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打造西京独有的特色,寻找教育的内涵,使西京学院成为有使命,有远见,有智慧的大学。”这一年,学校在规模化建设的同时,发展从外延转向内涵建设,以创新转型为契机、规划为统领,集中精力抓质量工程建设。
五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与优势强化并举,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完善体系,培育精品,夯实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内涵,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制定完善了《西京学院关于加强专业建设实施意见》《西京学院“十三五”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京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推动学校顺利进入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行列。
一流专业是一流学院的重要标志,建设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人才必须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为全面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关于“四个一流”建设、转型发展的精神,2016年10月17日,学校率先成立“双一流办公室”,扎实推进西京学院“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质量监督处,统筹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升了专业实力。学校以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体系及学科国际评价标准为导向,分类建设、分层提升,着力实施人才引进、学科专业计划修订,不断强化学科特色,提升专业学科水平。
在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中,学校取得了“1+5”的好成绩,即:机械工程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建设立项专业,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商务、应用化学为培育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正在按要求构建一套专业建设标准,明确阶段性建设任务,凸显整体优势。
协同育人 以专业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基础。学校积极开展数据分析,打破学科堡垒,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使课程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2017年,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获得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确立“三大专业群”,领跑专业和学科建设。2010年本科合格评估后,学校召开学科与专业规划研讨会,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立足为区域经济服务,结合本校优势,确立了以“三大专业群”建设为主的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即:以智能制造为牵引的工科专业群,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的经济管理专业群,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五年来,学校高水平完成了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6个、审核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
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推进专业品牌化发展。学校以建设品牌专业为抓手,以强化专业内涵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强化学科前沿意识,及时将本领域的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有效利用微课、MOOC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科研项目开设科学探究、前沿讲座等高层次课程,推动学科科研优势向专业优势转化;2017年,300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尔雅在线通识课程平台选课70门,在线选课20964人次。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批“一师一优课”项目建设与验收工作,累计建设合格标准以上本科课程331门,试卷数量2164套,课程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向一流学科汇聚的趋势更加显著。
围绕实践育人,扎实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培育大学生创业团队,鼓励支持创业项目走向社会。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一流专业”所有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建成33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指导、培训、孵化一体化服务。学校先后与465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企入校联合共用实验室8个,与美人鱼电商集团共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西安市团组织共建西安市青年双创服务中心,并发挥了比较好的协同育人作用。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一批专利和创新创业成果,其中获批国家立项5项、省级立项11项、注册公司实体7家。在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上,由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设计的“微型六轴飞行器控制系统”,在5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53项研究生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人才强校 聚才引智支撑高质量发展
既盖好大楼又培养大师。建设一流学院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牢固树立“教师是专业建设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求贤若渴,大力引进优秀人才。2015年,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专门负责人才引进工作。学校出台了《西京学院“人才特区”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计划”),“三年计划”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际引才”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开放的政策引领人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群为核心,以培养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才和学术骨干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重点学科巩固人才高地、一般学科抢占人才高地、弱势学科突破人才匮乏瓶颈的良好局面。学校一系列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专家、教授。2017年,学校引进博士150名,引进“特区人才”62名,其中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1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为打造西京优质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促进人才成长。学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新进青年教师跟踪参加国际学术前沿会议,拓宽知识面;学校组织开展万钧名师讲坛系列报告会等11类培训项目;学校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跟踪关注成果突出的青年人才;学校积极申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和有关研究项目,多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培训,推荐教师申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学校在校内设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名奖,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学校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校级名师3—5名,资助15万元/人·年,鼓励教学成果产出,推荐参评省级或国家级别教学名师;2017年,选派100余名教师暑期赴海外培训,89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遴选57人作为卓越教师进行培养。
奋力开拓 科研成果助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走进新时代,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优化结构、聚合资源,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引导和激励教师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找准定位,为科学研究服好务、引好路。基于国家重大领域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在科学研究领域定位为: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的能力,把握“一带一路”及陕西的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的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创新驱动技术开发、工程研究、先进技术转移等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五年来,学校投资近3亿元修建30000平方米的科研楼、4000平方米的凤凰小筑、13层特区楼等,优化科研人才发展环境。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学校获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门东南亚研究中心1个,并建立何积丰院士工作室、8个校级科研平台、国防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基地。
深度研发,为社会发展奠基础、出成果。2017年西京学院“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该中心在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刻度井群的设计与建造、中子测井仪器和中子检测设备开发等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中心研发的小直径中子管中子产额108n/s,使用寿命不低于450h,并全部实现了产业化推广,中子管年生产能力达到100只,年产值1000万元,市场占有率90%,为陕西石油测井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正在开展的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和中子成像的无损探伤技术,符合陕西省能源、安全、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承担了胜利油田随钻中子“863”项目研制,并通过验收;承担了中海油刻度大厅的总体设计及大部分井群建设,通过工程验收,产值近18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地市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9项,累计金额近2600万元;发表论文49篇,获得授权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获得陕西省教育部门科研成果奖2项。
学校建成以水利电力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为背景的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探索适合西部和陕西省现实条件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关键技术,解决制约陕西乃至西部工程结构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和眉县科研基地开展面向智慧农业的项目研发,助推眉县现代农业发展。成立西京学院国防科技研究院,开展“雷达操纵员仿真训练系统”等项目研制,服务雷达兵实战训练,促进军民两用科研成果转化。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交相辉映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着眼于守护大学传统、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制度,润物无声,通过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实现知识与修养的均衡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从传统汲取营养,用历史凝聚力量,以特色厚植精神。在24年的办学实践中,西京人总结凝练,形成了具有“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内涵的万钧精神。“今天我以西京为荣,明天西京以我为荣”已成为师生的广泛共识,全校师生都在付诸实践。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彰显典型示范引领。学校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四德”教育的通知》《开展“厚德陕西”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四德”教育为抓手,加强和助推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和马斌教授分别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外国语学院敦建勇教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夯实育人阵地建设,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成立通识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体育教育中心,四大中心与书院相结合,院系与书院相结合,校团委与书院分团委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和机制。创新育人载体,建立学生社团66个,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通西京学院、西京团委、各书院官方微信、微博、《新丝语》数字平台,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互动交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举办形势报告会,开展辅导员“四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通过思想引导、行为指导、成才帮助,促进学生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重视人文教育,增强学生文化修养。学校建立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通过开展经典导论、西京大讲堂、西京阅读沙龙、书香校园、国际文化交流、高雅艺术进校园、服装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灯箱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通识教育的文化普及、修身养性、涵咏沉潜、陶冶情志作用,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青年学生高尚品格。学校组织实施“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走乡串寨进行调研、以文艺汇演的形式送温暖、发放慰问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活动;开展医疗卫生知识、乡镇健康指南服务和健康饮食等宣传活动;帮助建成村民活动室;开展支教活动,推动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收集校园内捐赠的旧图书,分门别类地将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图书送到群众家门口。
精心打造优雅环境文化,提升文化育人高品位。校园文化说到底是养成、浸润、生成、升华。学校精心打造优雅大气的环境文化,使一砖一石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记忆。投巨资改造了图书馆、12栋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工程舫、实验室、体育馆、篮球场、乒乓球场、3栋教学楼、塑胶运动场,修建了3个文化广场、璞玉楼餐厅等,为师生员工营造了优美舒心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营造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文化。学校设董事长、校长接待日面对面解决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搭建精准帮扶“对口协议”教育、“两感信”教育、“系列特色主题班会”三大教育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量体裁衣。做优服务育人新载体,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建成“一站式”师生事务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事务咨询和服务,让师生“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当前正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集中体现尊重、理解、沟通、服务的管理思想,促进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拓宽领域 以国际视野推进开放式办学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世界形势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学校积极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开放办学,按照“分类建设,整体推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科学规划引导,促进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主动服务开放大局。面对开放式办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促进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一是为凸显工科办学特色,突出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目前专业建设情况,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首批参与“华盛顿协议”认证工作试点专业。二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现状,兼顾未来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将会计学专业作为“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试点专业。三是电子商务专业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建设。
拓展涉外学习渠道。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师生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学校安排300人次教师赴海外学术交流。同时为来华游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2017年3月,新加坡义安理工学校一行47人作为第二批游学生来我校开展为期20天的海外文化访学交流活动。其间,学校开设中国武术、太极拳等体育课程,带领游学生学习书法、绘画、剪纸与碑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安塞腰鼓等课程,使游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深入感受校园氛围,体验西京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以及西京园的优美、开放与活力。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及合作关系。先后在德国建立艺术类实践基地,举办了三届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与韩国培材大学设立韩国语教育中心,建立学分互认关系;与法国Yncrea工程大学联盟合作成立“中法工程师学院”。2016年初,新加坡汉桥教育学校成为西京学院的海外办学基地;2017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2018年3月,西京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场研讨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过去5年,西京学院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西京人坚守初心,志存高远,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在加快建成“高水平西京大学”,抒写陕西“四个一流”步伐中,引领着民办教育事业航船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