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利军

更新日期:2019年08月01日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宋子昂


孟利军,男,1967年1月出生,吉林省辽源市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首批导弹技术专家,军内专业技术职务4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西安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曾任火箭军某导弹发射旅技术总师、原总装通保部装备维修改革科研项目评审组专家、火箭军某型导弹装备大修顾问,长期从事导弹武器装备的研究、应用、技术管理与决策,维修改造等工作,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9项。2017年退出现役,入职西京学院,成为机械工程学院一名专任教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孟老师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工作的重心,积极探索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团队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积极参加学院重要事务,赢得了学院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一、育人在德,解甲甘当归零者

孟利军老师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学校的“三五规范”,对工作满腔热忱,对学生充满爱心。是受到学院领导器重,受到学生崇敬爱戴,德高望重的师表楷模。人们常说:创业难!但是对于已经站在巅峰之上的人来说,能够忘却过去,放下身段,从零开始,这才是难上加难!在军内,他享受的是将军级别的待遇。有专门的技术团队服务、保障其科研工作。而来到西京学院后,他以一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摘下军功章,放下指挥棒,拿起白粉笔,带上小教具,走到学生中间,完成了从科研老将到教学新兵的华丽转身。他常说:要想当好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和归零心态。即把教学当作一种知识服务,真正用 “以学生为中心” 来把握自身定位。在提供高质量教学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的服务效率;同时,还要牢记换位思考,始终站在初学者的立场,充分设想初学者可能产生的盲点和陷入的误区。在年复一年的循环中,既要注重积累和统计,又要表现为“忘掉”积累,从零开始。然而,“归零”二字,说到容易做到难!而孟利军老师无论是在课堂内外,都是一个以德为先、躬身实践、率先垂范、言行合一的归零者。

2018届机制专业本科学生毕业答辩时,孟老师担任答辩组的组长。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孟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学生的论文内容和答辩过程严格把关,根据自己在机械设计领域多年以来积累的专业知识,一一指出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的方向。以致于答辩后,多名学生晚上带着论文来到孟老师办公室,请教需要修改的内容和细节。直到把最后一名学生辅导完,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由于西安市的机动车辆每周限号一天,孟老师索性将这一天开辟为“答疑日”。从下午的第七、八节课,到晚上的九、十节课,专门向所教的学生开放。经常是10点多钟了,教师发展中心318房间的灯还亮着……

二、施教有法,互动翻转“一优课”

孟利军老师所教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机制专业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需要学生们有较扎实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三本的学生先天不足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让他们不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还要让他们变成我要学、我爱听、我想练?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攻克这道难题,他充分利用自己长期身处工程技术一线,在反复面对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潜心钻研项目化教学的真谛,结合新工科的特点,深入探索、精心设计,巧妙地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接、还原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之中。营造出工程问题的情境,将复杂的工程结果(即结构化的机电一体化成品),科学解构为有逻辑性和时序关系的,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解决的一系列子问题。而他在课堂上却常常扮演一个总是碰钉子,不断向学生求援、与学生互动的穿针引线者,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征服问题的成就感。而这些所谓的“钉子”,其实是他提前精心设计好的,环环相扣的伏笔。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久而久之,使学生们不自觉地就自我定位为善于解决“钉子”的工程师或设计师,并引以为傲。他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了课堂的翻转。把老师要学生们学,潜移默化地引导为学生们自己要学……

然而,看花容易绣花难,真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工科教材中呈现的往往是最终的、最优选的结果,特别是目前成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则更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智慧不断试错和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结晶。教材受到篇幅所限无法详尽地介绍其中的发展过程和迭代历史,往往会使学生们感到: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无法与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融合、自恰。这就需要老师帮学生补上一个攀登的梯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教材中没有的,并能体现知识探索逐步升级的一些阶段性成果。打造一条完整的有逻辑性和层次感的知识链。而这些恰恰是没有几十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知识底蕴储备,所不能完成的。这一切在孟老师这里,偏偏却是举重若轻。难怪同事们都佩服地称他为:“行走的百度”。

三、科研守信,不忘初心援“二炮”

科研是高等教育的第二阵地,更是我校升博、升大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反哺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原第二炮兵的首批导弹技术专家,孟老师在导弹发射装置的电动伺服传动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这是一笔军地融合共通的宝贵财富。孟老师虽然脱下戎装,但仍然心系强军,并利用自己超强的科研能力,服务部队、服务学校,实现双赢。目前,已与航天和军队等多家单位累计签订的横向课题总额超过100多万元,与导弹发射车相关的三项课题在研,研制成功的国内首款导弹舵机用微型滚柱丝杠副正在航天某企业进行试用。在入职后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撰写学术论文1篇:《大型导弹起竖机构三铰点配置优化技术研究》已经被中文核心期刊《弹箭与制导学报》录用,并有多篇文章在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1项:《综采工作面支架用超大载荷电动缸关键技术研究》……

此外,孟老师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赴南京、武汉、汉中等地的多家科研机构和工程厂家进行考察和调研,为校企合作、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西安华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和中航燎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四、传帮着力,团队足迹遍三秦

一个人走向卓越,终归还是小乘;带领团队共同挑战极限,方是大乘。而孟老师正是一名既能身先士卒、破垒攻关,又能凝聚人心、带领团队共同前进的领航员。以他为首的机械电子教研室团队,在组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一师一优课”建课2门;受到学校《教学督导通报》表彰1人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受理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受理18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学校级大创5项;指导毕业生完成优秀毕业设计3人;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获省级3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大赛,获三等奖1人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

此外,在孟利军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参加了机械工程学院新增专业调研论证、省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大型事项。为了做好新增专业和省重点实验室的调研论证,孟老师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关系,通过军代室先后联系到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三桥车辆厂、西部工业集团等单位进行了人才和科研方向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在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起草期间,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经常利用中午、夜晚进行了大量的材料编辑和整理工作,撰写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方案等,这些材料都以较高的质量受到了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孟老师就是这样,虽然脱下军装,却不忘初心,时刻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在教书育人这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认真负责地履行了一名党员和人民教师的神圣责任,以高尚的师德、一流的业绩,谱写着自己的传奇。

上一篇:乔勋

下一篇:马吉胜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