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深耕育人沃土培育时代英才
——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③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我校立德树人成效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体检,整改落实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紧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工作方针,对整改进行了“回头看”,旨在检验成效、凝练经验、建立长效。为此,特策划推出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思政教育、创新就业、质量文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九大工程、培养特色九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我校整改后的新进展、新成效、新风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这既是一次整改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动员号角。我校将以此次“回头看”为新起点,巩固整改成果,深化内涵建设,奋力开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京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通过系统谋划与多维发力,将“价值引领、优势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与“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筑牢根基。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竞争力持续提升。
以思想引领铸魂 点燃学生内生学习动力
学风建设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追求与理想信念。西京学院将思想引领贯穿学风建设全过程,通过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将思政教育与学风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育学生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
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每月一次主题班会的主渠道作用;将专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开展贫困山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毕业校友、学生家庭走访及“白鹤滩水电站调研”“航天精神学习实践”等实践教育活动;坚持每周收听收看新闻联播、行业及校内新闻等,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回报社会、服务国家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同时常态化开展“劳模大讲堂”“校长接待日”“经典导读”等系列活动,将专业学习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此外,学校高度注重榜样示范引领,每年大规模表彰先进典型,并举办校级学风表彰大会,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学生见贤思齐。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担当,更让“我要学”成为校园主流声音,为学风建设注入了持久生命力。近五年,学生共获得国家奖学金109人次、省部级荣誉2658项。
深化学风建设 营造勤学笃行氛围
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落实《西京学院学风建设行动计划》《西京学院强化学风建设20条措施》,并构建了“三类18个”学风观测指标体系,为学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基准,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评估反馈、持续改进的工作闭环。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学风建设。通过深化“三个天天”学风行动,率先营造出勤学笃行的整体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业预警与分类帮扶机制,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帮扶,确保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教风与学风相辅相成,为此,学校将教师育人成效纳入评价体系,推动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协同发力,积极构建“学业+思政”双线融合的育人模式。此外,学校还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与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口协议教育”线上化管理,为全过程精准帮扶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套多元参与的协同机制,有效打破了学风建设的“孤岛”,形成了教与学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
拓展国际视野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化育人环境,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学校积极支持各学院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如电子信息学院主办的“智慧农业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SAAI 2025)”及机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第九届电气、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师生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化学术对话平台。此外,学校常态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每学期举办如“Travel Day”“一帐一世界”等主题国际游园会,单次活动参与学生近千人,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国际合作与师生交流方面,学校持续优化新加坡短期教师培训项目,2025年1月,共选派36名优秀教师赴新加坡进行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与科研能力。学校积极拓展各类短期及中长期学生交流项目,2024-2025学年,出访了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国高校及教育机构,不断拓展多层次合作渠道。2025届毕业生中有132人获得境外升学机会,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优化支持服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构建精准化、全程化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学校建成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学业支持、就业指导、后勤服务等72项事务下沉至11个社区窗口,实现了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学校打造了6个书院社区,建成3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规范化多功能物理空间,包含筑梦空间(学习空间)、辅导员工作站、心语空间(心理辅导站)等80余间功能室,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物理空间与资源保障。

在数字化支持方面,学校将“西京知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平台投入全校教学试运行,其特色化的学习画像功能,能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学校教学系统全面接入DeepSeek,师生们可以通过AI助教获得24小时答疑支持,有效打破了时空限制对学生学习的制约。学校还成立了人工智能教学研究中心,并发布了《西京学院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学校制定《西京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学校还制定《西京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近五年,本科生在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中获奖119项,在省级以上体育类竞赛中获奖106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西京学院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长效机制。通过持续强化学风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优化学生支持服务,学校将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更多德才兼备、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