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审核评估|“九大工程”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更新日期:2025年11月06日 17:54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袁创 编辑:尚磊磊


西京学院“九大工程”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我校立德树人成效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体检,整改落实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紧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工作方针,对整改进行了“回头看”,旨在检验成效、凝练经验、建立长效。为此,特策划推出审核评估整改“回头看”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思政教育、创新就业、质量文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九大工程、培养特色九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我校整改后的新进展、新成效、新风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这既是一次整改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动员号角。我校将以此次“回头看”为新起点,巩固整改成果,深化内涵建设,奋力开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西京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刻把握本科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启动并深入实施以“价值引领、学风建设推进工程”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九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西京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根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通过制定《西京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清单(2025—2029年)》,“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激发各部门各岗位育人积极性。深化综合改革,召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383个,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双轮驱动。建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推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打造“校馆协同·三维评价”实践教学模式,与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发挥“六馆一中心”及22个公寓楼栋文化长廊育人功能,开展劳模大讲堂、“西京思政讲坛”“行走的思政课”等文化活动,营造“沉浸式”文化育人场域。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施“课程思政结对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学风建设推进工程与价值引领同向发力。学校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强化学风建设二十条措施。通过“对口协议教育”“榜样力量”评选“晒证书”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2024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148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实现国家级银奖突破,学风建设成效明显。

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效果评估,形成“评估—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将学风建设深度融入学生日常思政教育,邀请优秀校友、学术专家分享经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优化学业帮扶机制,提升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效果,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强化考研升学支持,2025届毕业生升学录取人数同比增长66.53%。

学校全力实施五支队伍能力提升工程。针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人员、辅导员、管理干部、督导队伍五类主体,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双师型”教师引进培育力度,优化结构。强化“卓越教师”“教学名师”项目引领,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大练兵”和竞赛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加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培训,提升后勤人员服务育人能力,建设“花田育人”“美食工坊”等特色实践平台,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优化供给结构 提升专业建设与社会适应度

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西京学院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推动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教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前沿性、适应性与竞争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以OBE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核心课程重构工程。对标国家专业标准与行业需求,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制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论证,持续优化课程设置。通过构建“三层次、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涵盖基础实验、综合实践与产教融合三个层次,融入课程实验、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国际合作六大环节,全面覆盖实践教学全过程。

“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培养特色深化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将匠心精神与艺术素养要求融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并具体化为毕业要求指标点。开设《艺术鉴赏》必修课,设置四个综合素养类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艺术技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匠心精神培养,通过严格的过程考核、反复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向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学校持续推进工科、经济管理、现代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特色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撤销5个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目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11个。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率先开展认证建设,16个工科专业按照认证要求开展专业建设。

深化产业学院建设,加大校企协同课程开发力度。推行双导师制,将科研案例反哺教学,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其中“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健全产业学院建设管理、科研反哺教学、校企共建实验教学中心相关制度,增加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创新与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学校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抓手,建设SPOC课程718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99项。制定《本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改革,实施“一师一优课”建设计划。全面推行小班化、混合式教学,强化“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理念。实施“N+3”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考核课程占比超过60%。启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三年计划,系统构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堂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增强工程成效显著。学校大力推动产教融合,近三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8项,校企共建课程与真实项目案例库30余个。实验室信息化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建成实践基地640个。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比例显著提升。建成5000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实习转就业率稳步提升,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主动追加招聘名额,校企合作实现良性循环。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强化质量保障体系

面对全球化趋势,西京学院积极拓展多层次国际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同步健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强化全过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推动质量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深入实施国际交流拓展工程,着力构建多维度、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师生长期国际交流机制,对接国际先进课程体系,积极拓展“微留学”、学期交流、本硕连读等多国别、多专业项目,大力开展国际文化体验活动,有效拓宽了师生国际视野。学校持续完善新加坡教师培训基地功能,拓展其他地区教师短期出国(境)交流项目,支持教师申报留学基金委访学计划,积极引进外籍专家,显著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学校与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新加坡汉桥学院海外基地作用持续发挥,近五年累计组织146名学生参与游学及留学项目;2024年招收1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首批24名汉语进修生全部顺利结业。学校主办8场国际学术会议,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26个奖项。面向“十五五”,学校已将国际交流合作列为战略重点,致力于完善学分互认等管理制度,寻求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并试点建设海外微专业,持续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持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育人成效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重点考核内容,着力构建监督、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以完善“三级两线三全”体系为核心。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处与教务处协同联动,严格执行教学检查,定期开展多项专项督查,领导干部与督导听课覆盖超85%教师。着力培育“五自”质量文化,建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每学期收集课堂评价表逾6000份,形成持续有效的改进闭环。

为保障改革成效,学校系统修订质量保障办法,明确校院两级职责,构建覆盖思政教育、三全育人、专业建设及教学环节的全方位质量标准。校院督导与教师发展中心协同联动,依托联席会议强化结果应用,借助教学工作会议和质量提升月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培育了重视教学、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学校夯实各层级质量管理责任,推动校级督导由“督”向“导”转变,加强对教师的帮扶指导。建立每月教学例会和督导联席会议机制,形成跨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办法,优化信息收集、反馈与改进的闭环流程。升级本科教学质量信息平台,提升智慧化水平,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并通过信息化与AI赋能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信息素养。

在质量文化培育方面,学校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学生工作会议、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积极打造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建立并落实专业、课程及教师的年度自评反思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对教科研标志性成果的奖励力度,树立先进典范,形成了积极向上、自觉自律的质量文化生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通过系统化推进本科教育教学九大工程,西京学院显著巩固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增强了教育教学保障能力,生动诠释了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西京智慧和力量。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