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校企合作动态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31日 10:17 信息来源:各学院 作者: 编辑:吕钦


“RCC仿真骨料装置及其实时运动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发”项目签约

近日,西京学院山川工程科学研究院与陕西中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RCC仿真骨料装置及其实时运动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发》项目合同签约仪式,项目合同金额88.6万元。西京学院山川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孙超伟副教授和陕西中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付春庆等出席签约仪式。

在签约前的筹备阶段,双方围绕项目的基本概况、前期研究取得的进展、核心技术要点以及相关业务状况,展开了多轮细致且深入的协商洽谈。期望在本次合作科研资源联合研发的技术领域,能够切实达成保质保量发展的目标,为项目推进筑牢坚实根基。

此次合作,有助于推动高校科学研究迈向新高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企业能够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经济效益,切实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双方均表示,希望以此次合作为新的起点,在未来持续深入地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并肩,共同开拓合作共赢的崭新局面,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更多辉煌成就。

“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建筑工程风险预警系统设计与研发”项目签约

7月23日,西京学院同甘肃夏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就“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建筑工程风险预警系统设计与研发”项目举行了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合同金额100万元,计算机学院项目负责人李小敏老师与甘肃夏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名烨进行了签约仪式。

合同签约前,李小敏老师向公司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的技术目标、技术内容和技术方法等。双方负责人就项目的基本情况、前期研究进展、技术指标、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成果归属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协商。

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建筑工程风险预警系统设计与研发是一种创新性的智能化系统,旨在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预警与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通过智能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并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有效降低工程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该系统的研发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智能化风险预警、科学化决策支持、质量与安全双提升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核心价值。

此次合作不仅是西京学院与甘肃夏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强联合,更是双方共同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推动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负荷预测与动态优化调度系统技术开发”项目签约

7月30日下午,计算机学院与山东安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负荷预测与动态优化调度系统技术开发”项目,举行了技术开发合同线上签约仪式。计算机学院项目负责人任水利副教授和山东安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力泽、郝志超出席签约仪式。

此项目致力于深度技术研发,旨在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性地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网负荷预测与动态优化调度系统。该系统将集成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处理技术、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以及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实现电网负荷的精准预测、多源协同的动态优化调度以及安全稳定的智能预警。

双方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高校的科研资源与企业实践联合研发,实现“产学研”优质发展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榫卯产品AR协同设计的网络适配技术开发项目签约

7月31日上午,设计艺术学院与西安欧凯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榫卯产品AR协同设计的网络适配技术开发”项目,举行了技术开发合同线上签约仪式。设计艺术学院项目负责人刘静教授和西安欧凯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义天出席签约仪式。

西安欧凯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网络技术研发、AR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涉及传统工艺数字化、虚拟交互设计、网络协同应用等项目。本项目深度融合AR与网络适配前沿技术,突破传统榫卯产品AR协同设计中数据传输滞后、多端同步不畅等瓶颈,新开发一套基于网络适配的榫卯产品AR协同设计技术方案。该方案实现对榫卯产品AR设计数据的高效传输与实时协同处理,为传统工艺数字化设计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通过该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助力公司在传统工艺数字化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网络协同与AR技术在非遗传承及文创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

双方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与企业的产业实践经验联合研发,践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对促进校企资源互补与深度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探伤仪套管形变检测与评价系统技术开发项目签约

8月28日下午,计算机学院与西安威派诺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就“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探伤仪套管形变检测与评价系统技术开发”项目,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计算机学院项目负责人李永新老师和西安威派诺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于轶鹏出席签约仪式。

合同签约前,双方负责人就项目的基本情况、前期研究进展、相关技术、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成果归属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协商。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探伤仪套管形变检测与评价系统。通过新开发的算法模型与数据处理技术,一方面大幅降低套管形变位置检测误差,显著提升定位精度,实现对传统检测水平的超越;另一方面提高形变程度评价准确率,摆脱对人工经验的依赖。通过构建具备实时数据交互与可视化功能的系统平台,实现检测数据自动分析与评价结果即时输出,为油田测井提供高效、精准的新技术支撑,满足现场实际应用对检测效率与可靠性的需求,推动油田测井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

双方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高校的科研资源与企业实践联合研发,实现“产学研”优质发展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业危废高温无害化焚烧处理设备设计”项目签约

8月30日,机械工程学院项目负责人罗杰老师与西安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有文先生就“工业危废高温无害化焚烧处理设备设计”项目举行技术服务合同签约仪式。

该项目旨在解决现代工业处理危险废物的回转炉排炉系统存在不足,通过回转窑内天然气燃烧、高温烟气流动、工业危废中的水分干燥、有机物热解、挥发析出及部分燃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优化结构参数及操作参数,为特殊工况设计一种用于工业危废无害化焚烧处理的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工业危废的环保处理。

本次项目签约是机械工程学院做好横向课题合作的重要实践,是高校和企业联合研发、技术互补的良好模式,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在共建共享及人才培养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助力产学研协同育人。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