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答卷

——行健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29日 09:34 信息来源:行健书院 作者:郝利娜 编辑:吕钦


2025年7月至8月,行健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线,组建11支社会实践团队、200余名师生,分赴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4省区10县(区),围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民族团结、文化育人等主题,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撰写调研报告11篇,形成长期合作意向6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社区厂矿,为地方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赓续红色血脉,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百姓家门口。“草原青衿·党韵传习”实践团(7月30日—8月4日)走进内蒙古准格尔旗、通辽开发区,依托“理论宣讲+实地调研+文化传承”模式,在博物馆、党性教育基地开设“移动思政课堂”,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互动宣讲12场;“红色烽火,党史传承”实践团(7月15日—20日)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沉浸式体验抗战与解放历史,20名队员培训后化身志愿讲解员,为300余名游客义务讲解,并与兰州大学共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两场红色之行共覆盖党员群众1500余人,让党的声音“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落地生根。

——深耕乡村振兴,用专业所长破解产业痛点。“核香之旅”实践团(7月28日—30日)深入陕西丹凤县核桃主题公园及6家龙头企业,围绕“核桃种植—加工—电商”全链条提出“短视频+直播”销售、生物萃取深加工等6条建议,现场与丹凤电商中心、陕西天字润泽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智慧宁夏·青耘乡村”实践团(7月29日—8月2日)在宁夏贺兰县帮30余户瓜农开通短视频账号,首场直播即销售硒砂瓜5吨,并针对枸杞产业设计“枸杞面膜”等3款文创产品;陕西武功东川村“萤火照乡”实践团(7月8日—14日)聚焦“一老一小”,为孤寡老人建立健康档案46份,开展助老服务3场,为留守儿童开设英语、甲骨文、科学实验等趣味课堂20节,捐赠图书文具300余件。各团队形成产业调研报告8篇,被地方政府和企业采纳建议15条。。

——赋能社区教育,把科学知识和温暖陪伴送到孩子身边。“启航”实践团兵分两路:西安鱼翔社区分队(7月21日—8月1日)为社区儿童定制“日常守护+特色课程+科普参观”三段式服务,开设军体拳、播音主持、科学小实验等课程40节,带领50名儿童走进高新医院眼健康科普馆;甘肃泾川分队(7月15日—20日)联合正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壹基金儿童服务站开设“AI小课堂”“沉浸式安全剧场”等STEM课程,覆盖泾川水泉村及周边儿童70余名。两支分队均与当地政府、社工机构达成长期支教意向,共同打造“高校—社区”协同育人新模式。

——浸润书香文化,以志愿讲解让典籍里的中国“活”起来。“智启书海”志愿服务队(7月8日—15日)在陕西省图书馆少儿部累计服务小读者300余人次,整理上架童书5600余册,自主设计“趣味谜语大闯关”活动,把西京学院地标、校训融入明信片奖品,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大学文化;西安民宿调研实践团(7月26日—31日)把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会计、物联网、汉教等专业学生跨学科协作,为8家民宿搭建简易管理系统、开展运营数据分析,实现“干中学、学中创”。

——固化成果机制,让实践育人走向长效常态。书院同步推出“三个一”总结计划:一是形成一套《行健书院社会实践优秀案例集》,收录调研报告、课程方案、文创设计等成果;二是打造一支“青春宣讲团”,遴选50名队员分赴校内各班级开展巡回报告;三是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已与丹凤县、泾川县、贺兰县等6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地方出题、高校答题、共赢发展”。

“行走的思政课”让青春与祖国同频。行健书院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课堂—基地—社会”链式育人体系,引导更多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创新动能注入基层一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西京智慧与青年力量。

扫码分享

图说西京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